大皖新闻讯 穿越时空之门,开启怀旧之旅。4月3日,大皖新闻记者走进安庆集贤时空文创园时,发现利用白鳍豚水泥厂闲置工业厂区改造的文创园,使原本冰冷的工业设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后,吸引各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成为工矿遗存转型文创产业的“活化”样本。
深挖底蕴,“活化”利用工矿遗存
大观,以古城安庆始源之地著称于世,拥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孕育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先机,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机动船、第一部电话和安徽第一所大学、第一条商业街的诞生地,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安徽省老工业基地,这些都是大观值得持续挖掘的宝藏。
集贤关片区位于安庆市老城区,总面积1700亩,核心区位于集贤北路以西、丁香路以北、环城西路以东区域。该片区原先主要为水泥厂及石料加工园区,山体遭到破坏,空气、水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水泥厂整体搬迁后,大观区主动作为,积极谋划,2021年成功将大观区集贤关独立工矿区列入全省15个独立工矿改造范围,2022年3月获省发改委审核通过,拟用三年时间,通过矿山治理修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文旅创意改造实现该片区的华丽蝶变。
工业遗存是工业文明的见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据大观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汪璐介绍,为创造性地利用白鳍豚水泥厂的工业遗产,大观区通过政府收储、文旅投资的方式,将长期闲置的原安庆市白鳍豚水泥厂工业用地规划用途调整为文体娱乐用地,建设安庆集贤时空文创园项目。
该项目前以1972年建成的原白鳍豚水泥厂现有建筑风格及周边自然山水为基础,以千米矿坑为背景,独具工业特色的天然大地艺术馆。在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贯穿白鳍豚水泥厂发展历程的工业精神,作为文创园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充分保留巨大的水泥筒仓和高耸的烟囱等水泥厂生产活动的标志性象征的基础上,对工业遗产进行创新性保护和发扬。
凸显特色,文创引领产业蝶变
据集贤时空的工作人员曹女士介绍,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景区注重工业遗迹保存,通过深挖底蕴、凸显特色、兼顾效益创新利用原水泥厂打造集贤时空文创园,建设文化创意发展聚集区,将其打造成了“城市西部工业记忆”IP。
如今,集贤时空文创园项目通过艺术家的精心设计和改造,以非遗文化、艺术展示为核心,结合集贤关片区的历史文化元素,利用工业遗存将废弃的水泥厂打造为工业文化展示区、休闲旅游街区,形成了一座兼具怀旧风情与创意活力的城市文化地标,成为产业升级和文创新生的生动范例。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原本冰冷的工业设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后,园区融入“山水宜城 有戏安庆”“白天看景 晚上看戏”安庆文旅品牌IP及旅游目的地品牌,从故事情节、内容分享等各方面吸引各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通讯员 胡求
编辑 彭玲
(安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