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浦东张江科学城的“张江之尚”项目,前身为张江水泥厂旧址,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作为张江科学城核心地标之一,该项目与“科学之门”双子塔交相辉映,通过工业遗存改造与新建工程同步推进,逐步打造集艺术、文化、科创于一体的世界级产城融合新典范。

历经一年多的匠心改造与建设,原张江水泥厂旧址正焕发新生。目前,由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承建的项目迎来里程碑——改造部分的“八联筒”外壁已完成斜切,新建结构全面进入上部施工阶段。



完成斜切后的八联筒 / 图源:上海建工



项目航拍图 / 图源:微来一建

“张江之尚”项目由普利兹克奖得主安藤忠雄领衔,姜平、马岩松、柳亦春、刘宇扬、庄慎、王硕、张斌、刘珩、雅克·费尔叶、祝晓峰、德怀特·劳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师联手打造,后续交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整合大师方案并进行深化设计,确保高品质落地。



项目效果图



项目总计28栋建筑,包含19栋花园独栋研发建筑、6栋文化商业建筑(其中3栋为新建建筑、3栋为对水泥筒仓、万米仓、窑尾塔等工业遗产的保留改造)、3栋研发办公建筑。



改造前水泥厂旧貌



张江之尚效果图

项目最大亮点之一是对原水泥厂“八联筒”的改造。这组巨型筒仓长41.6米、宽20.8米,单个筒体高30米,外直径达10.4米,曾承载约4300立方米的水泥硬块垃圾。安藤忠雄以“斜切一刀”的设计概念,将原本规则的筒仓切割为不规则几何形态,营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文化演艺空间。



“八联筒”效果图



“八联筒”效果图

面对筒壁斜切的高精度要求与筒内复杂环境,施工团队采用数字化建造技术定位切割面。通过确定三个空间圆心坐标,将斜面角度设定为56.77°,结合BIM建模生成数字孪生模型,并借助MR智能眼镜实现全息3D可视化,确保精准切割。



八联筒切割前实景图 / 图源:上海建工



八联筒当前实景图 / 图源:微来一建

清理筒内垃圾时,项目团队创新使用“蜘蛛人”人工凿除、外骨骼机器人辅助作业,以及无人挖机远程操控,既提升效率,又保障施工安全。历时38天,斜切工程圆满完成,4300立方米垃圾被逐块吊运清空。



八联筒斜切延时摄影 / 图源:上海建工

4月2日,项目C区地下室结构顺利封顶,标志工程全面进入地上施工阶段。下一阶段将启动“十联筒”新建及窑尾、烟囱等工业遗存改造。未来,这片承载城市记忆的土地将以科技与艺术交融的姿态,成为张江科学城的文化新地标。



“八联筒”鸟瞰效果图



张江之尚总体规划夜景效果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