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花海织就田园诗画,千年古城演绎文脉传奇。3月27日,“组团培育副中心 喜看南达新气象”2025年度南充达州文旅联动宣传活动拉开帷幕。在4天时间里,由中、省及南达两地媒体20余名记者组成的联合采访团,横跨5县(市、区),行程逾千公里,用镜头记录了“南达CP”的春日盛景,见证了两地在农旅融合、文脉传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生动实践,更探寻着两地文旅协同发展的无限潜力。


联合采访团走进朱德故居。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中华 摄

01

农旅融·田园诗

阳春三月,达州市开江县普安镇的万亩油菜花海,宛如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在大地铺陈开来。金黄的花浪随风翻涌,木栈道蜿蜒其间,如游龙穿梭。骑行者飞驰而过,惊起片片蝶影。廊桥下,茶香与花香相互交织,构成一幅“风揉碎黄金,人醉卧花荫”的田园画卷。南充游客李婉清一边用手机拍摄美景,一边感慨:“在这里,既能领略‘儿童急走追黄蝶’的童趣,又能体会‘把酒话桑麻’的闲适。”


春风拂过达州市开江县普安镇万亩油菜花田,金色花浪随风起伏。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余中华 摄

普安镇打造的“黄金花海”农旅综合体,将稻油轮作产业与文旅场景有机融合,创新推出花田火锅、田城茶吧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仅今年3月,就吸引游客2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普安镇干部郭小峰介绍:“我们正计划串联达州、南充等地的景点,打造综合性旅游大环线,让‘川东花海’成为区域旅游的闪亮名片。”

日前,采访团来到南充高坪区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恰逢花朝节。3000余亩桃林如云霞般明艳,粉色花瓣纷纷扬扬飘落,碧水倒映花影,美不胜收。园区负责人介绍:“花朝节期间,循环农业区免费开放,桃花品种次第绽放,海棠、李花、白玉兰也将相继盛开,奏响‘春日交响曲’。”


联合采访团走进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番茄智能温室大棚拍摄。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余中华 摄

凤仪湾占地7000余亩,被誉为“嘉陵江之肾”。这里秉持生态优先的理念,58种鸟类在芦苇荡栖息繁衍,62种鱼类在清澈水系中自在畅游,林盘、田园与法式风情建筑相互映衬,既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自然野趣,又有“科技赋能、农旅共生”的现代元素。近年来,园区围绕“新旅游、新农业、新生活、新交流”四大主题,打造湿地观光、康养度假、欧盟标准农业、科教文化四大板块。

“凤仪湾不仅是南充的都市后花园,也希望能成为达州游客的‘诗意栖息地’。”四川嘉陵江凤仪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谷明锋表示,未来将从文旅融合、产业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丰富景区业态,吸引更多游客领略嘉陵江畔的独特魅力。

从机械化农业示范片到都市后花园,南充与达州正以“农旅+”为突破口,推动城乡共生共荣。无人机镜头下,黄金花海与凤仪湾桃林不仅是诗意的栖息之所,更串联起数据链、产业链、共富链,成为农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典范。

02

文脉兴·古今鸣

在宣汉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战国水陆攻战纹铜豆上,巴人武士执戈肃立;狩猎纹铜壶中,神鹿昂首向天。这些承载巴文化基因的珍贵文物,通过精心设计的展陈,已重焕昔日光彩。“南充是博物馆重要的客源地,占旅行社合作方的20%。”该博物馆副馆长张立佳介绍说,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希望与南充市博物馆在展品展陈、文创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挖掘巴文化的多元价值,让古老的巴文化重获新生。


联合采访团走进达州市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余中华 摄

百余公里外的仪陇朱德故里,206级青石台阶通往精神的高地。纪念馆内,数字化展陈让“扁担精神”跃然眼前;文创区中,各类文创产品将红色基因融入日常生活。据朱德故居管理局文物研究科科长许宏强介绍,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与达州张爱萍故居联系密切,未来双方计划开展展览互送、联合办展,实现“客源互送、线路共推”,协力传承红色基因。

“自去年两地文旅部门签订‘文旅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协议’以来,双方积极整合红色旅游和山水生态资源,已联合推出‘将帅故里’‘精神堡垒’等3条精品旅游路线。”达州市文体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秋芳说,从巴人战鼓到革命烽火,南充与达州在文化守护中正达成共鸣,不仅让文化遗产“活”了起来,更构建起“巴文化探源+红色基因传承”的双螺旋发展模式,筑牢区域协同发展的精神基石。

03

山水秀·双城韵

3月28日,在霏霏春雨中,采访团走进宣汉巴山大峡谷景区。垂直落差超2000米的褶皱山体间,云雾缭绕,如梦似幻。溶洞内钟乳石历经亿年岁月,石笋与地下河在光影的映照下,宛如仙境。景区综合部品宣主管曾祯指着屹立于罗盘顶之巅的状元楼介绍说:“近两年,巴山大峡谷与南充阆中古城在文旅融合方面开展联动,将罗盘顶状元文化与阆中古城状元文化深度结合,有效推动了景区营收增长。”


联合采访团走进宣汉巴山大峡谷景区。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余中华 摄

在梦回巴国剧场,50余名演员正紧锣密鼓地为《祈福巴山·万物共生》首演做最后的彩排。激昂雄浑的鼓声阵阵,舞者身姿刚劲有力,生动演绎巴人狩猎、耕战的场景;祭司吟诵着古老祷文,声音在剧场内悠悠回荡。“这场演出将《梦回巴国》与土家‘春祈’民俗深度融合,未来会作为景区常态化体验项目,借助特色演艺,让更多游客了解巴文化。”曾祯同时表示,景区也一直关注着南充文旅产业发展,希望今后双方能交流演艺经验,共同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旅演出。

夜幕降临,阆中落下闳大剧院内,《阆苑传奇》的精彩演出正在上演。全息投影将华胥氏创世神话投射于穹顶,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张飞巡城的马蹄声从四面八方传来,震撼人心。状元郎与仙女的爱情故事在360度旋转舞台上徐徐展开,令人如痴如醉。


舞台剧《阆苑传奇》。

“自《阆苑传奇》除夕之夜首演以来,已演出45场次以上,接待观众超过2万人,其中达州游客众多,达州的文旅企业也与我们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四川嘉陵江文旅集团副总经理何治洪回应道,希望能与达州文旅同行共同整合两地文化资源,策划联动演出,吸引更多游客打卡南充、达州。

“地质奇观与人文底蕴的结合,是南充达州文旅协同的关键。”唐秋芳表示,下一步,两地文旅部门将聚焦“品牌共塑、市场共建”,拓展避暑康养旅游产品体系,强化跨区域宣传推广和客源互送机制,推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联动毗邻地区打造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和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当春风吹绿川东北的千山万壑,南充与达州正以文旅为媒,在协同发展的壮阔画卷上挥洒丹青——黄金花海与法式桃园共绘农旅融合的斑斓底色,青铜重器与将帅故里挥就文化传承的遒劲线条,巴山云海与阆苑灯火渲染山水同辉的写意留白。这场跨越地理界限的“双城共舞”,不仅演绎着“1+1)2”的协同效应,更以实实在在的文旅活力,为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来源 | 南充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