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静安区临汾路299弄的恒安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小区内划线停车位共285个,但机动车却有近400辆,停车问题成为困扰不少居民的一块“心病”。居委会和物业隔三岔五就会收到居民的投诉,“有时深夜都在帮居民找车位。”居委会主任何燕说。


工作日下午,恒安小区内的车辆依旧停得满满当当。

在上海,由于规划车位严重不足,老旧小区停车历来是个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何燕介绍,恒安小区没有地下车库,公共空间少、停车资源紧张,社区矛盾一触即发。比如,由于申请车位排队耗时较长,部分居民认为存在“暗箱操作”等停车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

作为纯居民居住型社区,在临汾路街道,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2023年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中,超过10%涉及停车问题。转变发生在去年上半年,街道在全市创新引入“大数据+区块链”社区智慧停车新模式,恒安小区作为首个试点小区,通过“社区实名核验停车管理”——“码上停车”,让社区停车资源“活起来”。


居民包女士入住该小区近4年,因出行需要,去年10月买了车。一开始,她很担心小区没有停车位,到物业登记时了解到“码上停车”模式,不仅可以通过随申办App扫码“零材料”申请停车位,还能线上排队申请车位,系统实时显示排队位次,停车收费账单等关键信息也一目了然,“现在线上缴费特别方便,不用特意请假了”。


恒安小区门口,放置着“码上停车”的使用提示。


系统的“智慧监督体系”。

对于居委会、物业与业委会而言,同样是一种“减负”。物业管理员施红星表示,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的应用,停车申请受理、收费、对账等工作从线下人工操作转移到线上数据赋能,实现降本增效,物业管理更加规范;业委会副主任沈良华则向记者演示了系统的“智慧监督体系”,包月账单、临停账单等信息实时更新、清晰可见,“我们通过查阅被标记异常的账目,对物业停车费用追缴进行监督,切实维护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


“自从引入‘智慧+自治’的停车管理模式,因停车问题引发的矛盾大幅度减少。”何燕解释,一方面,“码上停车”通过数据上链,让停车信息、资源分配更透明,数据跑腿代替居民跑腿也提升了居民的办事体验;另一方面,居民区同步召开了多次居民座谈会,引导居民自治共治,规范停车行为,修订《停车管理规约》,限制外来车辆占用小区车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题。


“‘码上停车’模式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试点获得2024上海“随申码”应用创新大赛一等奖,目前已拓展到街道景凤路280弄、闻喜路251弄、阳泉路40弄等7个小区,覆盖963个地面停车位,1984人次使用“码上停车”工具进行大数据核验,车主排队信息以及停车账单上链的账目记录8623条。据悉,这一模式还在普陀区、虹口区、宝山区等区推广应用。

原标题:《老旧小区停车难!这个街道首创“码上停车”模式,如何让车位分配更透明?》

栏目编辑:顾莹颖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来源:陈佳琳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陈佳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