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4月7日,想必股市吓了大家一跟头。

来自股市的风暴是多重利空共振的结果,大众一直在嘲笑特朗普愚蠢,与全球为敌,却忽视了愚蠢也有杀伤力;美国的关税政策、美联储政策的摇摆对中国的影响是直接的,但不可否认,股市的风风雨雨也有来自楼市的影响。





这个影响来自房地产税。

宏观文件在这样的时间窗口扩大征收房地税试点,取消人均60平方米免征面积,二套房税率提升至1.2%,导致二手房挂牌量激增32%,部分房源降价超15%。

不得不问,图了个什么?

我们知道,房地产所有的问题都与土地财政有关,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50%依赖房地产,房地产不好,土拍流拍,地方财政失去了土地出让金的支持,又没有米莱的魄力,精简机构;那么,就只剩下了一种选择,加发超长期特别国债,用长债化短债。



问题是去年加征了12万亿,今年突破赤字率3%的安全线,放宽到4%,而统计口径与国际并不一致,境外机构认为实际上已经达到8.8%,可以说,2025年将是中国经济一个分水岭;政策力图通过放水刺激经济;但中国与日本沉没的三十年有一个不同的背景,日本当时没有这么大的负债率;而中国除了公开的数据,还存在地方隐性债务,这个数据充满了不确定性,没有人知道到底是多少?16万亿,还是116万亿?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表现具有决定性。

如果房地产继续下行,地方财政失去了土地出让金的支持,负债率会快速叠加,预期中的大放水刺激经济就是风险;同时,我们也可以做一个逆向思维,假定房地产无法扭转预期,那么,与其死守一个不确定的土地出让金,不如执行一个法定收入,把债务风险分摊给社会,这就是房地产税。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时间窗口?

土地出让收入的天花板是2021年,为8.7万亿,那时要实行房地产税,是得了芝麻丢了西瓜,弄得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2024年土地出让收入已经腰斩,如果2025年继续减少,地方财政就失去了预期;这时算笔账,就清楚底层逻辑了,全国460亿平方米,取消人均60平方米免征面积,二套房税率提升至1.2%,两头一挤,平均税率当在1%左右,理论上可以收4万多亿,刚好抵上的土地出让金,不失为一种平衡的策略。

重要的是土拍不能强卖,要房地产税是不能不交。

至于楼市,随它去吧。天大的影响,也要让地方正常运转起来。

看来办公室精英也在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