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一则关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核)的招聘消息在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激起了千层浪。中核作为我国核工业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而此次,中核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公布收到了将近 120 万份求职简历,这一数字宛如一道刺眼的强光,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让整个社会为之震惊。
中核此次招聘,共提供了 1723 个岗位,初步计划招收 8000 人左右。这一招聘规模,放在任何行业都算得上是大规模招聘。当这 1723 个岗位与近 120 万份简历放在一起对比时,强烈的反差感扑面而来。平均下来,每个岗位都有超过 700 人竞争,如此激烈的竞争程度,让人咋舌。
这一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网友们的评论更是如潮水般涌来。其中,最令人深思的评论,无疑是那些直击当下就业现实痛点的话语。许多网友感慨道:“这简直就是 985、211 高校学生的天下了,他们这些学校的大学生都消化不了,让其他普通本专科大学生情何以堪。”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深刻地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中存在的学历歧视现象。在许多大型企业的招聘中,往往将学历门槛设置得极高,非 985、211 高校的毕业生常常在简历筛选阶段就被无情地淘汰。这种 “唯学历论” 的招聘方式,让那些通过自身努力考上普通院校的学生们深感无奈和绝望。他们在寒窗苦读多年后,却发现自己连进入面试环节的机会都难以获得,仿佛之前所有的付出都付诸东流。
“残酷”,这是众多网友在评论中频繁提及的两个字。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如此悬殊的岗位与求职者比例,将残酷的现实就业压力赤裸裸地展现在了大众面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每一个求职者都如同在千军万马中过独木桥,稍有不慎,便可能被淘汰出局。而对于那些普通本专科大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压力更是巨大。他们不仅要与众多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竞争,还要面对企业对学历的严苛要求,这种双重压力,让他们在就业道路上举步维艰。
“如此廉价的大学生,让从小精心培养他们长大的父母情何以堪。” 这句评论,更是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在当今社会,培养一个大学生,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从孩子小时候的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到中学阶段的高昂学费,再到大学期间的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父母们可谓是倾尽全力。他们满心期待着孩子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将来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当看到孩子在就业市场上四处碰壁,甚至因为学历问题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时,父母们的内心该是何等的失落和无奈。他们会问,自己多年的辛苦付出,难道就这样白费了吗?
对于毕业季的大学生们来说,这一事件是一记警钟。它提醒着他们,一定要打破自己对于高薪工作的幻想,不要过度期望。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他们幻想着能够进入一家大型企业,拿着高薪,过上体面的生活。然而,当他们真正踏入就业市场时,才发现现实远比想象中残酷。他们可能会遭遇无数次的拒绝,可能会面临长时间的失业,甚至可能不得不接受一份与自己专业不符、薪资待遇极低的工作。这种巨大的落差,往往会让他们感到迷茫和无助,甚至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毕业季的大学生们,必须要认清现实,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就业期望,脚踏实地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中核收到近 120 万份简历这一事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招聘现象,它更是当前就业市场现状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就业市场中存在的学历歧视、竞争激烈等问题,也揭示了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一事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关注和思考。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就业市场能够更加公平、合理,每一个求职者都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