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7
2025年4月7日整理
春日的四里湖畔,69岁的仇莉摇下车窗。当油菜花香裹着记忆扑面而来,这位工行阜阳颍州支行退休职工的眼里泛起水光——眼前这片土地,藏着她半个世纪的牵挂。
李艳龙 摄
“那碗手擀面,暖了一辈子。”
1974年4月1日,仇莉第一次踏上郎楼庄台。这个城里来的18岁知青不会想到,民兵营长递来的那碗手擀面,竟成了最温暖的存在。
年轻时的仇莉 受访者提供
“老乡们自己都啃着红薯,却给我煮白面条……”说到这里,老人声音突然哽咽。在那个没有电的庄台上,她学会了扒红薯、割麦子,更读懂了蒙洼人刻进骨子里的淳朴。
杜平 摄
从“旱厕恐惧”到花园庄台
“当年最怕下雨天!”仇莉笑着揭秘知青糗事。那时的露天旱厕让城里姑娘羞红脸,如今再访郎楼庄台——硬化路通到家门口,家家门前花果飘香,公厕跟城里一样!
新旧庄台对比(资料图)
蓄洪夜,老书记带我蹚洪水
1975年8月那个暴雨夜,19岁的仇莉永生难忘。“水突然就涨到庄台!”老书记郎世术带着她,在洪流中走了几里路,将她送到崔集公社避险。这份过命交情,让她在退休后成了“救灾专业户”。
1975年,阜南暴雨(资料图)
一座桥改写千年宿命
车轮碾过蒙洼大桥,仇莉轻抚车窗:“以前发大水就是孤岛啊……”这座2003年通车的“连心桥”,不仅连起了城乡,更连起了几代蒙洼人的希望。
2020年7月,蓄洪区里再次出现那个熟悉的身影。64岁的仇莉带着100箱泡面冲进灾区,村民们红着眼眶喊“闺女回来了”。去年,她更带着上海知青4次返乡,见证庄台蝶变。
从青丝到白发
从知青到“候鸟”
她用51年诠释了
什么叫“此心安处是吾乡”
刘嵩 摄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候鸟”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温暖
来源:阜阳新闻网 阜南发布
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8
#阜南鲍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