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吃的是否安全?”这一直是家长们的“心头大石”。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重磅发布新规,明确自2025年4月15日起,学校、幼儿园等集中用餐单位若违反食品安全规定,将面临从重处理!这一消息迅速冲上热搜,引发家长群体“拍手叫好”。新规究竟有哪些亮点?又将如何守护孩子们的“舌尖安全”?一文为您划重点!
一、责任到人!食品安全“一把手”必须亲自抓
新规首次提出,学校、幼儿园若将食堂委托给第三方经营,必须配备专职“食品安全总监”,且需具备专业资质。这意味着,无论是自营还是外包食堂,校方都不能当“甩手掌柜”,每个环节必须有人“盯紧”食材采购、加工、配送全过程。
家长热议:“以前总担心外包食堂出问题,现在有专人负责,终于能松口气了!”
二、每日“打卡式”监管!违规成本大幅提高
新规要求食堂和供餐单位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简单来说就是:
每天检查食材新鲜度、加工卫生;
每周排查风险点,比如过期调味品、设备消毒漏洞;
每月总结问题并整改。
一旦违规,处罚力度将“翻倍”。例如,过去可能仅罚款了事,现在或将面临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甚至追究校方领导责任。
三、合同白纸黑字!学校和供餐方“捆绑担责”
为避免“踢皮球”,新规强调学校与供餐企业必须签订“食品安全生死状”,明确双方责任:
学校需查验供餐方资质,确保其持有食品经营许可;
供餐方若使用劣质食材或操作不规范,校方有权立即终止合作并追责。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招直击痛点,过去一些学校为省钱选‘小作坊’,现在行不通了!”
四、突发风险“零容忍”!事故隐患必须立刻停业
新规增设“紧急熔断机制”:若发现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如食材变质、添加剂超标),相关单位必须立即停止供餐,并在2小时内上报监管部门。
网友辣评:“早该这么干了!孩子健康不能总等出事了再补救!”
五、家长监督权升级!可参与“透明化”管理
虽然新规未明确家长介入机制,但多地已开始试点“家长巡查制”。例如,部分学校邀请家长代表突击检查食堂后厨,并通过微信群直播检查过程。
建议:“未来可推动新规与家校联动结合,让监管更接地气。”
结语:新规只是开始,落实才是关键
近年来,校园“问题午餐”事件频发,从发霉面包到“淋巴肉”,一次次刺痛家长神经。此次新规以“最严姿态”出击,无疑为校园食品安全注入强心剂。但政策落地仍需警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唯有常态化检查、透明化运营、重拳追责,才能真正让孩子们“吃得放心”。
互动话题:您认为新规能根治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吗?欢迎留言讨论!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