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武星如)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4月4日消息,该院骨科足踝外科主任刘华教授团队开展了两台特殊的全踝关节置换术,这两台手术都应用了“全视觉混合现实AI实时跟踪配准”辅助技术。医生在手术中戴上全视觉混合现实眼镜,就仿佛拥有了“透视眼”。这是该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全球首次应用。手术由项目牵头人足踝外科主任刘华教授主刀,王成功教授是该技术的发明人,两位教授共同设计并实施了该手术。
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重要手段,但该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步骤繁杂。刘华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踝关节置换术对安装精度的要求是所有关节置换中最高的。术中需要大量透视,手术时间是传统关节置换的数倍,按照传统方法,一台手术通常需要做3~5个多小时,也给患者带来更高的麻醉风险。
“如何简化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高假体安装精度、提高患者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这些是骨科医生长期以来重点关注的问题”。刘华表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足踝外科刘华教授团队实施全视觉混合现实AI实时跟踪配准辅助技术下的全踝关节置换术
刘华介绍,传统骨科手术依赖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术中完全依赖主刀医生对解剖结构的熟知,以及术中临场应变和对紧急情况处理的能力。如果术前获取信息的不完整,手术方案的精确制订也会受到影响。
但在全视觉混合现实AI实时跟踪配准辅助技术的帮助下,医生不仅能看到真实的手术部位,还能看到叠加在上面的虚拟影像。手术前,该团队采集了患者影像学数据,结合AI分析,精准设计了手术方案,并通过全视觉混合现实穿戴设备(MR眼镜)结合个性化导板将方案实施到术中。通过MR眼镜可以看到,患者的CT影像以全息投影的形式精准叠加在真实视野上,并实现实时跟踪配准。
“戴上MR眼镜,就像让医生拥有了透视眼和虚拟导航。因此术中对透视的依赖度也大幅降低。医生能够在不充分显露的情况下准确掌握患者的手术部位信息。更重要的是 这个技术会让假体安装更精准,这也正是全踝关节置换术最重要的需求。”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全视觉混合现实AI实时跟踪配准辅助技术的使用,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降低了患者的生命危险和麻醉风险。”刘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