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0岁高龄的毛主席身患多种疾病,但对于须臾离不开读书的伟人而言,最令他苦恼的则是老年性白内障。
1974年4月,毛泽东在武汉东湖宾馆时,双目几近失明,已经无法读书看报,只能听工作人员给朗读。而身患癌症的周总理十分焦急,亲自主持召开了几次会议,商讨伟人的治疗方案,还邀请了十多位医学专家参与讨论。眼科医生唐由之便是其中之一,先后参加了3次这样的“神秘会议”。
专家组研究了多种治疗方案,但唐由之反对西医的白内障摘除术,他认为风险太大,建议用中西医结合的白内障针拨术,这种术式时间短,切口小,还不用缝合,最关键的是安全可靠,最终确定由唐由之医生为主席做手术。
国医大师唐由之
1975年7月23日,医术精湛的唐医生成功地为伟人做了白内障手术,术后两天取下了纱布,伟人的视力又恢复了,然而他不顾医生劝阻,时不时就要读书看报,唐由之亲自负责术后的恢复情况,也一直在他身边。
术后的第5天,7月28日,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这天,房间里只有主席和唐医生两人,戴着花镜的伟人在静静地读书,读着读着小声念出声来,可没念几句,他突然嚎啕大哭起来,惊得唐医生目瞪口呆。他在回忆录中说:
“我看见他手捧着书本,哭得白发乱颤,哭声悲痛又感慨。事发突然,我既紧张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赶快走过去劝慰他,让他节制,别哭坏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毛主席渐渐平静一些,同时把书递给我看,原来是南宋著名思想家陈亮写的《念奴娇·登多景楼》”。
那么,这首词写了什么,触发了伟人的情感而情绪失控呢?
陈亮是南宁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与朱熹同代,还是好友。别看他是一介书生,但不畏强权,铁骨铮铮,多次上书皇上力主抗金,痛斥秦桧等退让派的妥协主张,结果屡受排挤打压,曾经三次入狱。1118年,得知这群奸佞大肆鼓吹“江南不易保”的言论,陈亮忧愤交加,在镇江北固山上的甘露寺,登上多景楼后,写下了传世名作《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这篇精伦的文字,道出了陈亮报国无门的无奈和凄凉。
但凡忧国忧民的历史人物,哪怕隔空千年,心灵都是相通的,何况伟人是一位熟稔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大师呢!
伟人的一生都在为百姓的公平和幸福而奋斗,他晚年最大的担忧就是资产阶级复辟,形成官僚阶层作威作福,使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然而自己已是英雄迟暮,没有力量遏制官僚资产阶级暗潮涌动,于是晚年的伟人,终日忧心如焚,而陈亮的这首词,触动了老人家脆弱的情感,不由得痛哭失声。
这位旷世英雄,为壮志未酬而伤感时的动情与柔弱,让人无语凝噎,潸然泪下。
今天又是一个清明节,让我们都来寄托一份哀思吧,永远不能忘记毛主席的恩德。
注: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名誉院长唐由之同志,于2022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向唐由之大夫致以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