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正值苗木移植、定植的黄金期。在庆元童庭亮家庭农场里,工人们正熟练地将小叶蚊母球、羽毛枫、亮晶女贞等种苗装车。依托便捷的运输网络,这些“绿色黄金”将在24小时内抵达福建、杭州等地。


据了解,该农场于2016年正式成立,占地面积48亩。农场在松源街道薰坑村和淤上乡外童村分别设有种植基地,专注于培育灌木、球类以及色块绿化苗木,年产量突破100万株,年销量达到80万株。

记者见到负责人童庭亮时,他正戴着手套修剪一株小叶蚊母球,为即将发出的急单做最后的品控。“昨天,福建南平的老客户临时下了一笔订单,要一批抗性好、既耐高温又抗寒的苗木。我马上组织工人起苗、打包,争取今天下午将140棵小叶蚊母球发出。”童庭亮说道。


作为园林工程的“抢手货”,小叶蚊母球抗病性强,几乎免受病虫害困扰,既能耐43℃的酷暑,又能抗-10℃的严寒。从幼苗扦插到培育成冠幅近2米的大规格植株,需历经8年培育。

“我们选用小叶蚊母树扦插繁育,通过每年持续修剪,逐步将母本塑造成球状。”童庭亮介绍道,“最初只是想培育标准苗木,没想到这些种苗球也能销售。现在每株售价在170元-400元之间,主要应用于花境点缀,确实多了一笔收入。”


除小叶蚊母球外,农场还规模化种植了鸡爪槭、红花檵木球、红叶石楠球及杜鹃等其他苗木品种。从庆元工业园区的厂房绿化,到周边县市的市政景观,再到金华、萧山等地的大型苗木交易市场,都能看到该基地苗木的身影。


源源不断的订单,不仅让童庭亮对农场的发展信心愈发坚定,也为基地周边农户开辟了增收新途径。80岁的吴大爷家紧邻农场,他表示,年纪大了难以进厂务工,但农场每次有活儿时,他都能就近帮忙,一天也能挣上一两百元。

“日常管护基本上需要6到7个人。随着清明到来,买苗的人多了,最忙时一天要挖8万株苗木,需要20多个人。”童庭亮说。

眼下正值清明时节,随着文明祭祀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也推动了苗木需求的攀升。在基地一角,来自五大堡乡的吴礼荣正精心挑选祭祖用的苗木,他说:“清明节都讲究文明祭扫,我也准备买上十几棵苗木带回老家。”

文章来源:掌上庆元 吴慧萍 练玉萍

责任编辑:钟秋芬 编辑:徐刘杰

监制:赵刚 管智勇 审核:刘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