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开,引“蝶”来
“那边有蜜蜂在采蜜呢,我们去那边拍个抖音吧”,周末王玲约了一众姐妹来到千亩油菜花田打卡。
四月初,油菜花盛放,漫山遍野是金色的海洋,在绿树、青草之中,金黄是充满生命力的鲜活,春风拂过花枝,金色的海洋泛起阵阵涟漪。随着千亩连片油菜花绽放,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五龙池村的油菜花海火爆朋友圈。每逢周末,周围县市的游客纷纷来参观游玩,在河边田畔,三五成群拍照、漫步。
图为习家店镇“三花节”游客照片
沿着观光步道前行,粉红的晚樱、海棠次第绽放,与远处的金色油菜花海相映成趣,一幅流光溢彩的油画“跃然田间”,为春天更添几分浪漫。“我们特意布局了普通油菜、制种油菜,这种两亲本开花时间略有差异,延长了花期,花开时观赏性极佳,游客来了还能在我们早春赏花体验手工榨油呢!”均州烟叶合作社理事长方波指着油菜花海说道。
今年,油菜花季平均每周吸引游客1600余人次,今年三花节上,农户销售土鸡蛋、荠菜、蒲公英等野菜的摊位非常火爆,每个摊位单日售出土特产销售额逾千元。村民梅淑芬在村口支起小吃摊,“周末游客多的时候,我一天卖凉皮凉面能卖出去300多份,再遇上节日,一个人更是忙不过来啦!”
轮作增收,富起来
“我们推广烟油轮作模式,一年一换茬,增加农户收入。同时,我们积极搭建省油料所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引进制种油菜种植,与常规油菜种植相比,每亩地增加农户收入近逾800元。”雪茄烟叶试验站科技管理员任震说道。
图为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五龙池村油菜花海
2025年,丹江口市局(营销部)引进新型油菜直播机,缓解农户请工压力,“平常我们种完烟都是随便种些啥,有时候两茬烟中间地就空闲了,现在烟站组织我们去学习,现在我种油菜、荞麦、套红薯、四季豆,光今年油菜我就种了13亩,再加上雪茄烟,我一年能赚将近9万元!”
图为2025年农户轮作地育苗照片
通过引进制种油菜种植,构建“烟叶+制种油菜”轮作体系、“烟+薯、菜”套作模式。数据显示,年前试点区域亩均增收达1900元,其中油菜种子销售收入占比达63%,较传统籽用油菜提升近一倍。
更深远的变革发生在产业融合的肌理中。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丹江口市局(营销部)围绕十字花科植物做文章,帮助农户牵线搭桥,打造出油菜苔鲜食、油菜蜂蜜等特色农产品。每年山花盛开季节,“早春三花”民宿都需提前半月预定、特色农产品可以店铺邮寄,也能直播间一键下单。
绿色生产,美起来
油菜收获后,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约0.2个百分点,为下一季烟叶生长注入天然养分。以油菜为引,丹江口市局(营销部)正演绎着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油菜根系能分泌有机酸活化磷元素,配套每年烟田深耕,相当于给土地做了一次深度理疗。”丹江口市局(营销部)烟叶生产办公室主任吕培军说。
丹江口市局(营销部)大力推广“黄板+田边显花植物+生物防治+土壤保育”绿色防控技术,建立起“全天候、立体式”绿色生产屏障,而“烟油轮作”就是其中一环。2025年,雪茄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轮作区孔隙度增加6%,化肥使用量减少31%。
图为丹江口市烟后土壤油菜翻压现场
而今,农业生产已经是科技赋能的满满现代感。无人机飞防实现精准喷药,气象站、病虫害监测站实现苗情实时监测,物联网传感器进行实时数据及时预警。在油菜花期授粉昆虫数量增加2.3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春看花、夏产油、秋护水”的良性循环。
暮色中的五龙池村,育苗大棚的灯光与天际星河交相辉映。从烟叶到油菜,从泥土到云端,丹江口市用创新画笔在绿水青山间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如老烟农李大爷常念叨的:“咱这金黄花,开出了金银山,更守住了子孙水啊!”(王晓娜 李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