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种什么病?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失调所致的疾病,临床特点是血尿酸升高。患者体内过量的尿酸结成晶体,沉积在关节内,引起局部剧痛。通常以大拇趾出现发热红肿为首发症状,随即出现明显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严重时会累及膝、腕及踝关节,造成关节畸形僵硬。
尿酸由细胞核内的嘌呤分解而成,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体内三分之二的尿酸由肾脏排出体外,三分之一由大肠排出。若体内产生的尿酸过多,未及完全排出,便会积聚成结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已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疾病,值得重视的是,痛风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已经与“三高”齐名,并称“四高”。一般情况下痛风来得快,去得也比较快,但是临床上也存在痛风发作后持续不缓解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慢性痛风可以导致肾结石、痛风性肾病等。
中医怎么认识痛风?
中医认识疾病的模式与西医不同。《万病回春》提出:“一切痛风,肢节痛者,痛属火,肿属湿”,痛风急性期的红肿热痛源于湿热二邪。《黄帝内经》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年老体虚或饮食不节导致脾失健运,脾胃升清降浊失司、水谷精微不化而湿浊内生,流注关节、阻于血脉而痛。同时,本案患者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正气不足,易感外邪,内外合邪,故卒然而痛。正如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曰:“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类证治裁》云:“初因风寒湿邪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邪气痹久化热,酿生浊毒,湿热浊毒是痛风急性期不容忽视的病理因素,是造成关节肿胀难忍、疾病缠绵反复的主要原因。
因此,痛风性关节炎以湿热浊毒积聚关节为标,以脾虚失运、湿浊内生为本。处于急性发作期的痛风患者,当以治标为要。待关节之浊毒清除,此时患者血尿酸值或可仍位于较高水平,但关节局部已无明显症状,提示疾病进入缓解期,病机为湿浊之邪流于血脉,此时再以健运脾胃,化浊利湿为法,兼顾扶正祛邪。以上从“湿热浊毒积于关节”和“脾虚生痰,湿浊流注血脉”角度阐释痛风急性发作期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因此,治疗上首先迅速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然后扶正祛邪,清理浊邪,防止复发。
根据以上理论,西苑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寇秋爱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有效方剂,从“浊毒”论治,以清热解毒,泄浊利湿为法,以四妙勇安汤加减形成自拟方。方用金银花、海金沙为君药。金银花,《名医别录》谓其“主治寒热、身肿”,《本经逢原》也谓其能“解毒去脓, 泻中有补”,配玄参、丹皮、当归清热活血祛瘀;海金沙利湿祛浊,《本草纲目》谓其“治湿热肿满”,辅以金钱草清热利湿,活血祛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很好的降低血尿酸功效;生薏苡、土茯苓、土大黄消肿排脓,其中土茯苓、土大黄亦能通利关节;滑石、车前草、赤小豆利尿清热除湿,加强利尿之功,给湿热浊邪以出路;同时顾护脾胃防寒凉伤正,佐党参、葛根健脾益胃,升清降浊,扶正祛邪。
案例:
2020年6月30日,患者既往有10余年的痛风病史,最近半年加重,症状上表现为右踝、左膝关节红肿热痛,两关节呈交替发作,发作时患处局部肤温增高,影响睡眠及步行,期间患者间断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症状不缓解,二便正常,纳可,舌红,舌体胖大,苔黄,脉滑。
对上面的医案分析发现,患者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辨证属于湿毒瘀阻证,病机为中焦运化失常,聚湿生痰,蕴久化热,流注肌肉关节,从而出现红肿热痛的表现。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治则,由金银花、玄参、生甘草、当归、滑石、海金沙、金钱草、生薏苡仁、赤小豆、牡丹皮、土茯苓、土大黄、党参、葛根、车前草、川牛膝组成方剂,嘱患者自己煎煮温服7剂。
2020年7月7日,患者服药一周后复诊,就诊时关节红肿完全缓解,遗留左膝关节疼痛,再以上方加减治疗,服药14剂。
2020年9月22日,患者第三次就诊,自述症状较前缓解了90%。考虑患者此时邪气已清,当着重健运脾胃,培本固元,在首诊方剂的基础上去赤小豆、丹皮等清利湿热的药物,加入白术、茯苓、山药等补气健脾之品,予28剂巩固疗效。
随访1月,痛风性关节炎未再复发,达到临床治愈。
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