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医晓护的第5427篇文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汉语成语。意思是表面上修整栈道,实则暗中绕道陈仓,寓意在正面做出一套迷惑敌人的假象,而背地里则采取真正的行动。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常常遇到类似“表里兼治”的情况--在治疗中耳炎时,不仅要关注耳部症状,更要重视鼻腔的健康。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耳与鼻腔关联的解剖通道——咽鼓管。中耳向外是鼓膜,正常情况下是不与外界相通的,借助与鼻咽之间通过咽鼓管来保持中耳的负压平衡,帮助中耳腔内的空气流通。鼻腔作为上呼吸道的一部分,其健康状态对中耳的通气和引流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当鼻腔或咽部存在炎症、过敏或结构异常时,咽鼓管的咽口(也就是鼻咽部的开口)发生堵塞,导致中耳腔内负压失调,进而引发液体潴留,形成中耳的炎症。因此,在治疗中耳炎时,仅仅对耳部局部进行处理,是难以从根本上改善病情的。


(图片来源于太帅图库)

其次,鼻腔疾病在中耳炎的发生与加重中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常见的鼻腔问题,如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等,不仅直接影响鼻腔的通气功能,还容易通过感染和炎症的扩散,影响到咽鼓管的功能。耳鼻喉科医生越来越认识到,耳部疾病与鼻腔、咽部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往往会采取综合治疗策略。例如,在中耳炎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不仅会针对耳部症状给予局部用药治疗,还会同时使用鼻腔喷雾剂、抗组胺药物或激素类药物来控制鼻腔炎症,恢复咽鼓管的正常通气功能。

因此,鼻腔与咽鼓管就是中耳炎治疗的“必经之路”。这种内外兼治的策略,就如同“明修栈道”的表面工程与“暗度陈仓”的隐秘行动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另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过敏原、定期清洗鼻腔、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都有助于维护鼻腔黏膜的健康,从而间接保障中耳的通气功能。医学研究表明,保持鼻腔清洁通畅,可大大降低中耳炎的复发率。

儿童咽鼓管接近水平,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故小儿的鼻腔、咽部感染更容易引起中耳炎。因此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生活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和过敏原暴露,必要时遵医嘱进行鼻腔护理或使用药物干预。只有做到耳鼻协同防治,才能有效减少中耳炎对孩子听力和语言发育的长期影响。

中耳炎作为一种常见病,单一局部治疗往往难以根治,而鼻腔的健康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综合调理鼻腔、咽部与耳部之间的密切联系,我们不仅可以改善中耳炎的症状,更能从根本上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正如古人巧妙利用“明修”与“暗度”相辅相成,我们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实践中也需要内外兼治,统筹兼顾。

作者: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张森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