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科研体系中,科技写作已成为研究者必须精通的"第二技能"。无论是实验报告的规范撰写、学术论文的精准表达,还是科研基金的科学论证,文字载体承载着研究者的学术思想与创新价值。但值得关注的是,研究生群体在学术写作初期普遍经历结构性认知障碍,同时超半数科研人员在论文投稿时遭遇过表达瓶颈如何突破写作障碍,实现学术思想的精准传递,正是《科研论文写作思路》一书致力解决的核心命题









《科研论文写作思路》

林童, 王红霞著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3

责任编辑:贾 超 郑欣虹

本书全面阐述了科学期刊论文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内容涵盖学术研究的标准流程、学术论文架构、构思过程、模板制作、案例研讨,以及写作步骤、投稿战术、稿件修改、作者排名等环节,并对学术道德和诚信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理工科研究生提供一个完整的学术写作知识框架。

本书作者天津工业大学林童教授与王红霞教授以三十年科研历程为经纬,构建起独特的学术写作方法论。林童教授亲历了中国现代科研体系从初创期到国际化的完整进程,其求学阶段恰逢国内学术写作教育的空白期——既无系统课程指导,更乏国际发表经验,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切身体验,使其深谙科研新人的思维痛点。而王红霞教授融贯中西的学术背景,则为本书注入了国际前沿的写作范式与表达逻辑。


林童教授 于199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澳大利亚工业与科学研究院以及美国阿克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加入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副教授、终身讲座教授,并担任澳大利亚国家尖端纤维研究与创新中心副主任,荣获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未来院士基金。2022年,林童教授加入天津工业大学,现任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创新工程。


王红霞教授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10年获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材料工程博士学位,长期专注于表界面科学与技术,在自修复超疏水/超疏油纺织品、表面润湿性驱动的定向流体输运纺织品技术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迄今累计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53篇,撰写英文专著3部。

两位作者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写作培养体系,已在其实验室培养的40名研究生身上得到了成功验证

  • 科研认知训练:通过深度文献精读,建立学科认知框架。

  • 思维关联科研过程:根据不同科研环节,制定特定思路。

  • 模块化写作法:将复杂论文拆解为可操作的功能模块。

这种阶梯式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在他们指导的学生中,不乏有入选海外高校教职、国家级人才计划,获评优秀毕业论文和领域最佳论文等。本书突破了传统写作指南的技术说教模式,提出了“认知 - 思维 - 表达”三位一体的提升路径以学术认知为导向,培养写作思维;从强化思维中,获得精准表达


"论文的困境本质是思维的困境"。正如林童教授在序言中强调:"写作的主要问题并不完全源于语言,更重要的是思路。如果思路不清晰,就难以表达清楚!"本书既是指引科研新人跨越写作鸿沟的北斗导航,更是助力资深学者雕琢学术精品的案头工具,为构建具有国际话语权的中国学术表达范式提供方法论支撑

《科研论文写作思路》

林童, 王红霞著.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3

责任编辑:贾 超 郑欣虹

本书全面阐述了科学期刊论文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内容涵盖学术研究的标准流程、学术论文架构、构思过程、模板制作、案例研讨,以及写作步骤、投稿战术、稿件修改、作者排名等环节,并对学术道德和诚信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理工科研究生提供一个完整的学术写作知识框架。

本书不仅适宜作为科技写作的教材,也非常适合博士后和青年科研人员阅读,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增强其学术素养。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