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远离家乡遇见一个和自己是同形式的人,就会感觉特别亲切,还会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啊!”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拥有着独特的姓氏文化,北宋刘恕的《通鉴外纪》就有精确的表述:“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同一个姓就表明祖上曾有亲缘关系,因此我们遇到同一个姓的人就产生亲切感是非常自然的。
但我国有个姓氏人数非常少,只有17个人,全都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平常基本不会看到。
你知道是什么姓吗?
姓氏文化
在了解这个姓是哪个姓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我们的姓氏文化。
众所周知,在人类的初期都是母系社会,因为繁衍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母亲生孩子,父亲可能会不知道是谁,但母亲是非常确定的,这就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亲缘关系。
而且在原始社会中,男性负责外出打猎不一定能每次都能满载而归,女性采集野果却更容易有更多收获,因此女性的地位比男性高。
在经济和生育上占优势的女性就获得更高地位,以部落名称为姓时也都是以“女”为主,比如上古八大姓“姬”“姜”“姚”“嬴”“姒”等。
但是自从人们开始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农耕、打猎之后,男性的体力优势逐渐占上风,地位也就不断上升,父权社会逐渐形成,部落内也出现了各种等级。
一个姓中有不同的等级,“氏”也由此出现,不同的氏代表着不同家庭的等级,这些家庭再繁衍就成了家族。
史学家郑樵在《通志·氏族略序》中就总结道:“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
不过到了西周开始实行宗法制后,又开始出现“嫡庶”之分,又实行分封制,将王室子弟分封到各个地方去。
这些贵族再一层层的分封之中,“氏”的贵贱属性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曾经高贵的氏继承下来已经和平民差不多,姓氏开始出现混同,姓和氏都成了一个意思。
各诸侯国为了征税,还实行户籍制,曾经没有“氏”的平民开始给自己取氏,其实也就是姓。
有些是根据地名,有些是根据图腾,有些是根据部落,比如熊、花、叶、慕容、公羊等姓氏就此出现。
后来姓氏就是家庭或者个人的代称,个人还要取一个名,加以区分。
在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盛行之时,人们还习惯在世家大族的姓氏与地名相结合,比如“金陵李氏”“南阳姜氏”等。
这些世家大族不仅掌握经济雄厚,在政治上也有着相当大的话语权,朝廷中官员都是世家子弟,甚至能与皇室抗衡。
不过到了隋朝,杨坚开创了科举制,让很多平民子弟能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姓氏的贵贱之分也更减弱。
如今对于我们来说,姓氏是同一个意思,作为亲缘关系的一个纽带,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是一个姓,一个家族是同一个姓。
还有直接以姓氏命名村庄的,比如“周庄”“贾庄”等,姓氏的属性更偏向母系社会的亲缘关系,但明显没有曾经那么浓厚。
在《中国姓氏大辞典》中记录的姓氏高达2.4万个,不过随着发展很多姓氏都已经消失,仍在使用的只有6000多个。
在《百家姓》中收录的单姓有444个,复姓有60个,最开始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相信大家都知道。
但这些姓名排名并不是以人数多少来定的,而是因为《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当时“赵”姓属国姓,因此排在第一位。
根据统计,全国人数最多的姓氏是“王”,其次是“李”“张”“刘”“陈”,这些姓氏的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数的1/3。
那么知道了姓氏文化和全国人数最多的姓氏,你知道哪些姓氏人数是最少的吗?
在福建一个县城中,住着只有17个人的姓氏,你知道是哪个姓氏吗?
全国只有17个人的姓
要说全国人数最少的姓氏,那就是来自福建省安溪县的“枫”姓。
很多人看到这个字,都会惊呼:“这么美丽的字竟然是姓氏吗?可是很少见到这个姓的人。”
确实很少见,这个姓氏在全国只有17人,都住在福建省安溪县,甚至连《百家姓》之类的书上都没有记载,不过在安溪县的文献《安溪姓氏志》中确实有关于这个姓氏的记载。
相传是在清朝时期,一个名叫胡允庆的人担任安溪县县令,有一天他在一棵枫树下遇到一个苗族男孩,发现他是个流浪的孤儿。
胡允庆收留了他,但这个男孩不会说汉话,也没有汉名,为了方便胡允庆就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枫仔。
此后枫仔就在安溪县长大成家,后来以他的名字为姓,都姓枫。如今枫仔的后代已经历经好几代,有17个人,是所有姓氏中人数最少的。
有些学者认为分布河南安阳的“贶”姓是最少的,不到百人,但实际上他们人数比枫姓的还多。
其实这种以祖先名字为姓的也有很多,比如年羹尧的姓氏就是以祖先“年夫”的名字而来,他是周灵王的儿子。此外还有孔、常、乐、终等姓。
而司空、司马这些复姓则是从祖先的官职而来,一般的赵、黄、吴这类的姓氏很明显就是祖先的封地或者地名。
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汉化之后生成的姓,比如元姓,清朝满族在建国之后大范围改姓,那、金、佟、关等都是比较知名的少数民族姓氏。
在一些姓氏产生的同时,一些姓氏也在消失,比如“芈”姓在现在已经很少见,只有在一些历史人物中认识这个姓,这是因为后人大多都改成“米”姓或者“弥”姓。
还有“风”姓,据说伏羲和女娲都是姓风,可是后来大多都改姓任、程、凌等姓。
一些原本是复姓的后来改成了单姓,比如汉朝时刘邦将战国的各族后裔分封到诸侯国去,以次第相区别,从第一到第八,这些地方的人就以第一、第二……第八为姓氏,不过后来后代们大多直接改姓第。
除此之外,还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寓意变得奇怪被人们不再使用的“死”“操”这类姓氏,也在慢慢消失。
其实姓氏从远古时期发展到如今,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每次变革都伴随着一些社会的巨变,也将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
这是我们世代得以传承的纽带,未来无论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你们说是吗?
参考信息:
泉州晚报:泉州罕见姓氏有哪些 328人一人独占一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