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3月,徐向前被组织分配到大别山区工作,开始了新的征程。

由于徐向前是黄埔出身,参加过广州起义,且在海陆丰当过红4师师长,所以他来到大别山后,被任命为红11军31师副师长。当时,红31师的师长是吴光浩同志,他也是参加过北伐的黄埔学生,还是黄麻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在部队中威望很高。但徐向前到的时候,吴光浩师长已经在和民团的作战中牺牲了。

为了避免影响部队和群众的情绪,组织决定暂时不公开这一消息,所以徐向前名义上是副师长,实际负责全师的军事指挥。当时和他搭档的师党代表是戴克敏,师参谋长是曹学楷。他们也都是参加过黄麻起义的。



徐向前这个山西人初来扎到,人生地不熟,他说话别人听不懂,别人说话他也听不懂,还要参谋长曹学楷当翻译。这无疑给徐向前的领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当时鄂东北的领导机构是特委,徐向前虽然是副师长,但不是特委的委员,特委开会的时候,大家一般都不通知他,只有少数时候才叫他一起去讨论军事问题。除此之外,特委有了什么命令,就由特委常委曹学楷通知他,让他执行。

那个时候红31师有4个团,一团的党代表是王树声,最为土生土长的本土干部,他对徐向前这个瘦弱的副师长能不能领导部队有一些怀疑。很快,徐向前就等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1929年6月底,徐向前刚刚到任没多久,就遇到了敌人的“围剿”。这次“围剿”在四方面军史上被叫做“罗李会剿”,因为前来“围剿”的两支部队,是罗霖率领的2个团和李克邦率领的一个营和红枪会5000多人。



由于事情没有情报,红31师仓促迎战,徐向前认为部队不能硬顶,而应该撤离根据地,和敌人兜圈子。转移到来家河后,徐向前下令部队和敌人打了一仗,结果由于缺乏严格的纪律和过硬的战斗作风,刚一接触,我们的部队听见敌人的机枪声,就一下跑散了,漫山遍野都是“跑反”的士兵和群众。

第一仗就打败了,很多人都因此怀疑徐向前,但徐向前不为所动,他已经通过几天的观察熟悉了我们部队和敌人部队的一些大致情况。他分析后认为,我们的部队作战能力不强,应该采取田忌赛马的战术,进攻敌人更弱的部队,而不是硬碰硬。他把目光对准了李克邦率领的土匪部队和红枪会,决定对他们主动发起进攻。在做了周密部署后,徐向前率领31师的两个团猛扑李克邦的阵地,他身先士卒,沉着应对,连续指挥了5次战斗,击毙了李克邦部近百人,还击毙了一个敌军营长,俘虏了红枪会的戴五爷,一仗就把红枪会这个反动民团给打垮了。

李克邦吃了大亏,连忙撤退。罗霖看到李克邦撤退,所部又不断受到游击队的袭扰,也赶快撤退了。就这样,徐向前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粉碎了“罗李会剿”。



此战之后,王树声心服口服,找到徐向前拜师学艺,问他是怎么部署指挥的,徐向前说很简单,就是捡软柿子捏,王树声听了徐向前的一通分析恍然大悟,才知道这位瘦弱的副师长有着惊人的胆魄的才能,自此口服心服。当时王树声才24岁,此后他在徐向前的领导下,成长为红四方面的副总指挥,开国大将。

徐向前晚年写回忆录,回忆自己初到大别山的情况时说:回想起来,我那时能在部队站住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带着部队打仗。我在黄埔学过,在海陆丰参加过作战,有游击经验,带着大家打游击,不断打胜仗,没吃过大亏。另一条就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工作中出了问题,主动承担责任,不埋怨别人。搞了一段时间后,人家看你这人还行,能带部队打仗,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没有什么官架子、特殊化,慢慢地就信任你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