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法院积极探索实践,推动未成年人审判“三审合一”实质化运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司法防线。2024年,伊通法院少年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理念革新是改革的基石

伊通法院秉持“特殊、优先、双向、全面”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理念,深化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综合审判改革。横向融合审判职能,敏锐捕捉“民转刑”、刑民行交叉、隐性权益受侵害等风险,统一裁判尺度,从“抓前端”预防问题发生;纵向打通立案、审理、执行环节,力求纠纷一次性实质化解,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有机统一。目前,伊通法院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全部封档保存,且涉未成年人案件数量逐年下降,改革成效初显。



机制健全为护“未”成长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在整合原有审判模式基础上,伊通法院推出圆桌审判、审前社会调查、犯罪记录封存等系列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机制。依据庭前调查、庭审情况及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精准量刑,践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二是建立多元联动机制。综合研判案情后,及时发出8份家庭教育令、2份人身安全保护令。通过聘任人民陪审员、社区代表、妇联代表等各方人士担任家事调解员、调查员,多元化解涉未成年人家事纠纷。为避免离婚案件对未成年子女造成影响,制作25份“关爱卡”提醒监护人关注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



三是完善考评机制,将社会调查、心理疏导、延伸帮教、法治宣传、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全面提升审判质效。



审判职能延伸是构建全方位保护体系的关键一是将未成年人审判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深挖涉未案件背后的教育、治理等问题。2024年制发5份司法建议、提出25条决策建议,推动校园周边治理、网络空间净化等工作,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





二是坚持职能后延,做实回访帮扶。对审结的涉未案件定期回访,及时发现解决未成年人面临的新问题,联合民政、教育、妇联等多部门综合落实身体康复、生活安置、返校复学等多元救助。还定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和特殊儿童活动,构建全流程保护体系,形成集家庭教育指导、社会观护、心理疏导、帮扶救助、跟踪回访等于一体的全流程保护体系。目前,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全部封档保存,且涉未成年人案件数量逐年下降,改革成效初显。



三是多样并发普法宣传全覆盖。协同多部门召开五次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以“1+3”模式、“线上+线下”方式开展“点单式”普法。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和媒体平台,采用公众开放日、角色扮演等形式,开展沉浸式普法,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

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审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伊通法院始终坚持以深化涉“未”案件“三合一”审判改革为牵引,倾心做好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