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来自网络,侵删!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爷出手就成绝活。”
江苏某老小区里,一位大爷的“神操作”让物业集体破防——不让拉电线充电?那我直接连车带人吊上三楼!
当物业还在为整治“飞线充电”焦头烂额时,大爷用一台自制吊机,把电动三轮车凌空挂到窗户边充电。
乍一听像科幻片,细一看竟是“硬核生存指南”。
物业气得直跺脚:“你这比乱拉电线更吓人啊!”年轻人算账算到心梗:“吊机钱够充十年电了吧?”而大爷淡定如佛:“这叫智慧,你们不懂!”
到底是老人太倔,还是物业太菜?这场“空中充电”的荒诞剧,撕开了基层治理最疼的伤疤。
大爷的操作,物业头发都愁白了。
坐标在江苏一老式小区里,物业发布了新规定,不再允许业主乱拉电线下来充电。
因为乱拉电线是很危险的行为,害怕漏电,害怕引起火灾等等,希望业主能把电动车拉到充电桩去充电。
对于年轻人来说,充电统一管理,是好事。但对于老人来说,那就不一定了。
他们觉得,充电桩太贵了,充一次电,少得的2到3块一次,多的有5块、6块,还有什么服务费,太坑人了。
既然不给拉电线,也不能把车子推回家充电,一名大爷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大爷在窗户上装了个吊机,直接把电动三轮车从地面吊到自己家的窗户上,然后用排插充电。
看到这一幕,物业都懵了,貌似大爷遵守了规定,但他这种行为更危险了。
万一操作不当,或者吊车出了故障,电动车掉下来,砸到人,那后果不堪设想……
年轻人也不理解大爷的行为……
吊机+安装费,好几百块,这能充多少字电了。而且,吊机也是要电的,大爷不考虑成本吗?
需要提醒的是,子女要适当改变一下父母的消费方式,该省的省,该花的花。
“充电桩1度电收2块,大爷吊车充自家5毛钱的电,账算得明明白白!物业有本事把电费打五折,我立马给吊机写感谢信!
“昨天电动车吊三楼,明天是不是能看见冰箱飘窗外?物业管不了大爷,但砸到人可是全楼背锅!建议直接报警,这哪是充电,这是玩命!
“我们小区更绝——物业自己垄断充电桩,每度电加收‘管理费’,一年净赚几十万。
要我说,大爷这是为民除害,物业先把自己账本晒干净再说话!
作为物业工作人员,有时候真想吐槽一些业主。
有人在地库私接电线搞出“电网迷宫”;
不让在楼道充电?业主直接把车推进电梯上演“轿厢惊魂”。
物业管了被骂“拿着鸡毛当令箭”,不管又被喷“躺平式服务”。
更魔幻的是双标现场——业主嫌充电贵时高喊“市场经济”,转头却要求物业提供“五毛钱一度电的公益服务”;
骂物业“只收钱不干事”的是他们,但真让交钱修充电棚时,躲得比谁都快。
最扎心的是法律困局:物业不是执法部门,看见违规只能劝、拦、报,但业主一句“关你屁事”就能噎死人。
说到底,业主的“难缠”里,藏着的不过是一句:“你让我看见钱花哪儿了,我让你看见脸笑开了。”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物业和业主的斗法,最后苦的是整栋楼的安危。
建议物业学学内蒙的“阳光账本”——每月公示电费收支,充电桩利润反哺小区绿化;
业主们也看看重庆的“和解案例”——吵了8年的死结,一杯茶、一本账、一句“互相体谅”就化开了。
记住,吊机再硬核,也吊不起信任;电费再便宜,也便宜不了人命。
与其让电动车“上天”,不如让服务“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