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靖海资深村渔民阿涛的相识,纯属偶然。去年四月底,我因身体抱恙在医院打吊针,隔壁病床住着一位中年人。他声如洪钟,身形健硕,性格直爽,一听口音,便知是我老家资深村的渔民。一番交谈后,果不其然。因着同乡的缘故,我们瞬间亲近了许多。我告知他自己从事摄影工作,一直渴望能拍摄到真正传统手工鱼丸的制作流程,他极为爽快地应下了。出院时,他对我说,只要捕捞到 “那哥鱼”,就会通知我,到时组织家人制作鱼丸,让我拍摄。


鱼丸制作历史久远,相传秦始皇喜食鱼肉却忌讳鱼刺,一位厨师灵机一动,将鱼肉剁成泥状制成丸子,意外获得赞赏,不过这只是传说,并无确切佐证。靖海的手工鱼丸,少说也有百年以上历史。靖海人把鱼丸、鱼面、鱼饺子等统称为 “鱼货”,生产加工过程叫“拍鱼货”。我的外公便是专业 “拍鱼货” 的好手,若老人健在,如今也该 110 岁了。小时候,我常看外公 “拍鱼货”,只见他往鱼肉里加水加盐,便能将鱼肉神奇地变成鱼丸、鱼饺、鱼面等。因而,我满心期待阿涛制作的,也是那种纯手工打造、安全绿色且满含原始风味的鱼丸。

临近南海休渔之时,阿涛在海上给我打来电话,说捕捞到了那哥鱼,可以制作鱼丸了。我即刻前往资深港码头,等待他归航。他在码头交接完事务后,便匆匆回家,召集众人制作鱼丸。

制作鱼丸,材料首选那哥鱼,马鲛鱼等亦可,因为这些鱼肉质稍显粗糙,纤维丰富。用于 “拍鱼货” 的鱼,必须足够新鲜。往昔交通不便时,沿海有一群专门挑鱼上市的挑鱼人。他们在码头接到水产品后,便马不停蹄地挑着担子赶往市场售卖,脚程极快,因为一旦去晚了,鱼就难以售出。有这样一则趣闻,解放初期汕头地区举办田径运动会,靖海镇从这群挑鱼人中挑选人员组队参赛,结果却跑不过别人。领导询问缘由,他们笑着说,肩上没有鱼担子,跑不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道路状况改善,交通工具更新换代,挑鱼人早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


阿涛一回到家,立刻召集左邻右舍的亲戚好友前来帮忙。众人分工明确,默契协作。经过将近一小时的忙碌,最传统的手工鱼丸新鲜出炉。其实,制作鱼丸的过程,恰似一场微观世界里的纤维重组艺术,每一次拍打、搅拌,都是对鱼肉结构的重塑,将普通食材雕琢成美食珍品。


靖海人“拍鱼货”所产生的独特肌理与香气,成为游子辨认故乡风味的感官密钥,承载着 “渔火映银丸” 的集体记忆。洁白圆润的鱼丸,不仅呼应着 “清清白白,团团圆圆” 的家族伦理期许,更折射出潮汕人的人生品格,寄托着 “年年有余,团团圆圆” 的美好生活祈愿。鱼丸,无疑是渔港烟火凝聚而成的璀璨珍珠!

鱼丸的制作过程

来 源:惠来影像

图文/视频编辑/视频文字:方义生

视频拍摄:王友松

编辑:“和畅惠来”政务微信编辑部(编辑:西风瘦)



“和畅惠来”政务微信是中共惠来县委宣传部(惠来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推出的宣传惠来、了解惠来的新窗口。“和畅惠来”坚持发布权威资讯,服务百姓民生,弘扬本土文化,彰显惠来特色。

垂询合作热线:0663-6681035

联系邮箱:HCHL336688@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