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身无分文也能买车了?”

“在一无所有的年纪,可以拥有一辆车,梦想的起点突然近在眼前”……

这是真的,但不完全是真的。

今年以来,车企突然从价格战转到新“战场”,集体推出了5年0息的购车优惠政策。

很难界定这一轮竞争从何而起,但特斯拉显然很难置身事外。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提示词:买车

2024年底,特斯拉率先推出了Model Y 5年0息的政策。今年刚开工,Model 3也马上加入了享受5年0息的政策行列。除此之外,蔚来汽车、小鹏汽车、智己汽车等新势力品牌均推出5年0息。相比于此前众多车企推出的的3年0息政策,5年0息无疑进一步降低了购车门槛。

而0息年限甚至还在内卷:于3月5日上市的长安马自达全新纯电车型MAZDA EZ-6,补贴后起售价低至9.98万元,并推出“6年0息”等多项购车政策。

为消费者贴心算了一笔“划算的账”,是5年0息能够快速受到关注的原因之一。特斯拉官网显示,在5年0息的政策下,用户可以省下1.95万元的利息费用。折合下来,购买特斯拉Model 3车型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超过3万元的价格优惠。

另以小鹏汽车为例,小鹏X9推出的是0首付+5年免息政策,贴息金额至高达57000元。而同步推出0首付+3年免息政策的小鹏G6、小鹏G9、小鹏P7i,贴息金额最高为28000元。

同样推出5年0息的岚图知音,指导价19.69万元起,首付5.4万元起,选择5年0息后算下来至高能省2.9万元。


图片来源:岚图汽车

相较于五花八门的优惠政策,每月减轻还款压力的0息似乎更有诱惑力。蔚来创始人、CEO李斌在2月8日的直播中曾表示:“这是蔚来第一次推出5年0息政策,主要是为了现款车清库。”

事实上,在汽车市场,这样的促销手段一直存在。但此前通常用于一些销量不佳或库存较高的车型,0息购车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促销和清库存方式。而在价格战不断升级的当下,推出5年0息政策的车型越来越多,甚至部分新上市或换代车型也纷纷加入,0息购车未来是否可能将成为一种常态?

金融“内卷”兴起

毋庸置疑的是,无论现金优惠、置换补贴还是低息零息政策等,都令消费者购车成本和门槛不断降低。

乘联会数据显示,仅2024年全年降价车型达227款,在降价幅度方面,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平均降价力度为1.8万元,降价幅度达9.2%;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车型的平均降价力度为1.3万元,降价幅度为6.8%。

而作为降低消费者购车门槛的主要手段之一,汽车金融也发挥了稳定市场的关键作用,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也为汽车市场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逐年攀升,汽车金融服务体系也日趋成熟。

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4月印发的《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中,明确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自主确定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自用新能源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

随后,“加大汽车消费金融支持力度”拉动新车消费成为业内共识。不少汽车厂家开始携手金融机构,推出各类贷款购车优惠活动。在诸多政策利好作用下,汽车市场价格战从汽车价格蔓延至汽车贷款产品,继汽车金融公司后,商业银行也悄然入局。

0首付、12—60期的贷款方案,首付50%起、24期免息的贷款方案,首付50%、尾款50%、中间零月还、3年0息、贴息返利优惠等越来越多的金融政策不断丰富消费者的购车金融选择。

随着汽车价格战的明争暗斗,银行关于汽车分期业务“内卷”之势也逐渐兴起。从2024年开始,多家银行也加大了对汽车金融销售渠道的补贴力度,其中不乏0元购、大额补贴、0息等多项福利。

0息购车成主流?

今年以来,不只汽车价格战没有停歇,关于汽车金融的“内卷”也在不断升级。5年0息,已经成为车企角逐的新“战场”。

在特斯拉、小鹏汽车、蔚来汽车、长城蓝山、吉利银河、领克等品牌2月推出的限时5年0息政策结束后,3月多家品牌再次选择了延续这一福利,4月开始,各品牌又开始相继发布优惠政策。

按照蔚来计算,消费者最低仅需支付4.56万元首付,日供126元,即可拥有售价29.8万元起的ET5车型,购车可节省利息23632元。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5年0息的吸引力显而易见:对于车企来说,0息能够保证车价不降,避免了老车主“维权”等情况的发生;对于消费者来说,0息给到的优惠相比几千元到一万元不等的现金优惠,实际好处更多,同时也减轻了月供压力。

不过也有不少消费者质疑,这样力度下的补贴是套路还是真优惠?毕竟,曾经也有不少消费者因没有察觉藏匿在贷款合同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手续费”和“服务费”,导致每月这些看似微小的支出在时间积累下最终形成巨大负担。更令人担忧的是,提前还款的“灵活性”往往在高额的违约金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近年来,汽车金融公司违规经营被处罚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从市场终端的角度来看,汽车消费侧压力不断提升、新车价格战延续等现状也可以看出,汽车消费发生了明显变化:相比以往复杂的购车优惠结构,今年以来多家车企推出“一口价”政策,意味着购车成本更加透明。这种趋势实际上也已经渗透了汽车金融体系。为了争夺更多销量,“让利”已经几乎成为每家车企的共识。厂家直营的金融方案,利率也相对更加透明。

“除此之外,消费者还是要通过银行或者正规汽车金融公司申请汽车贷款,并且需要注意签订合同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存在隐形消费支出。”行业专家提示道,在当前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汽车金融行业风险持续上升,消费者仍需警惕。

作者:郑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