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出诊的时候,听到一位病人的抱怨,他说他一直在规律地服用阿司匹林,为何脑梗死还是复发了呢?其实有这种疑惑的朋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今天,咱们就利用一点时间,跟朋友们聊一下这个问题。
在开始之前,朋友们首先要了解一个基础知识,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大多数专家都认同,阿司匹林对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获益,远比一级预防强,并且也得到了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和汇总分析的证实。正因如此,阿司匹林被医生们称为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两大基石之一。
也就是说,在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时候,阿司匹林是基础用药,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对其他药物进行调整。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药物对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好了,基础知识说完了,我们进入今天的正题。
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对国人健康的威胁是非常大的,其导致的残疾和死亡,早就超过了癌症导致的残疾和死亡。阿司匹林在预防这类疾病时,到底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一直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支持者和反对者都能拿出不错的理论依据。熟悉张医生的朋友都知道,张医生一直强调的都是拿数据说话,下面,我们来看国际上的3项大型研究:
2002年国外的一项汇总分析显示:对于血管事件高危的朋友,抗血小板治疗可以让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下降1/4,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降低了1/3,非致死性脑卒中降低了1/4,血管性死亡降低了1/6。
2009年进行的阿司匹林二 级预防随机试验显示:阿司匹林让严重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了19%,冠状动脉事件风险降低了20%, 缺血性卒中风险降低了22%,全部卒中风险19%, 但轻度增加出血性卒中,明显增加颅外大出血发生率。
还有一项国际的研究显示,患病的朋友在发病24小时内应用阿司匹林,可以让5周内血管性死亡降低23% 、 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风险和非致死性卒中风险降低50%,但未显著增加颅内出血及大出血发生率。随访15个月时,阿司匹林治疗仍有明显获益。随访10年时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从这三个研究结论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组信息:1、无论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形式的研究都提示,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二级预防中,都可以发挥出不错的效用;2、阿司匹林不能消灭全部的心血管病,这就意味着,阿司匹林并不能消除所有的致病因素;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应用阿司匹林,获益至少可以持续10年;4、在二级预防过程中,阿司匹林确实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但发生率并不高,大概在3%左右。
聊到这里,有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既然阿司匹林无法消灭所有的患病风险,我们需要哪些措施去进一步降低风险呢?其实,这些措施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今天只聊其中的一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双抗治疗。
在心血管疾病中,双抗治疗通常指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一般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这种治疗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双抗治疗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一项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用阿司匹林比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合用,可以使全因死亡风险进一步降低6%,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进一步降低18%。 大出血发生率增加26%, 但未增加致死性出血。
还有一项研究非常有意思,它研究的是氯吡格雷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小卒中急性期的治疗,这是一项国人进行的研究,入选了中国5170例伴有高复发风险轻型小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24小时内的病人,结果显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这种用法可以使卒中复发风险进一步降低32%; 更为重要的是中重度出血无明显增加。
这提示我们,在发病24小时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单用阿司匹林更能降低最初90天的卒中复发风险,且不增加大出血风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这种治疗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但这些研究也提示我们,即便是双抗治疗,也不能完全避免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复发,而且,还要承担一定的出血风险。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不免会有点担心,吃药不能完全避免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复发,还有出血的风险,这药还有吃的必要吗?
有一项国内外联合的研究显示,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开始阿司匹林治疗,每1000例可减少7例再发卒中风险和4例死亡风险,只增加2例颅内出血风险,这就意味着,有9例病人是净获益的。孰轻孰重,朋友们可以一目了然。
总的来说,阿司匹林对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但它不能抵消掉所有的复发风险,这类疾病是一种复杂疾病,妄图用简单办法去解决复杂问题,结果肯定会失败,所以,张医生一直强调,对这类病人,一定要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方能使患病的朋友收到最大的获益。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