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声 写山水状之一

35cm×35cm 纸本设色 2022年

艺术是一个思考题,没有标准答案。

做艺术,感觉我更像是一个多边形装置,有多个切面和多条棱线。

说通俗点,自己一直处于“不务正业”的游走状态,东一下西一下,信马由缰,走走停停,不一而足,思维不断切换着频道,行为意识不断被新奇与执念撕扯。然而,一旦某一束神经被激励,也一猛子扎下去,不禁“兴来每独往”地投入。



王东声 篆书人生斯世八言联

248cm×62cm×2 纸本 2024年

由于我研究内容杂多,不单涉及水墨、书法和篆刻方面的创作与教学,还有过油画、美学、视觉设计、编辑与策展等多个领域的修习经历,完全违背了“多能不如专擅”的古训,彻底吻合了“熊瞎子掰棒子”的辙痕。然而,积习未祛,鬓发却已经毫不吝啬地一片灰白了。

盘点来时路,发现自己至今还没有定型,至今没有把自己的图式语言固定下来,没有若干年前都应该定位并娴熟的“一招鲜”。

而且,还不断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借口”。



王东声 写山水状之二

35cm×35cm 纸本设色 2022年



王东声 图景之一

35cm×35cm 纸本设色 2024年

佛语有: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王阳明讲: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陈鸿寿说: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凡此种种,不断给自己的惰性和见异思迁找开脱的理由。然而,某一天,读到梁启超那句“没有见识的努力,都是瞎忙”,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王东声 泰戈尔·吉檀迦利(四选一)

248cm×125cm 纸本 2024年



王东声 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

248cm×125cm 纸本 2024年



王东声 周梦蝶诗

248cm×125cm 纸本 2024年

应该说,人生是一个好奇心跃动且不断破除迷信的过程。

艺术的本质是一种心灵与世界的对话,是一种无法被完全定义却又始终被追寻的精神投射。

创作是一件很隐秘的私人事件,需要技艺的积累与砥砺,需要素养和认知的苏醒与觉悟,需要有点超功利性的理想主义精神,需要那么一种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的坚守。艺术工作与科学研究一样,都是在研发、在实验,都是在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材料,在不断尝试所能生发、新创的可能性。



王东声 关机即是深山(白)

21cm×17cm 陶瓷印



王东声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朱)

26cm×32cm 陶瓷印

艺术史是一个不断试错而推陈出新的过程,唯其实验性,唯有开发想象,唯有不断“试错”,才是艺术创作不断掘进的本质动力。如此,艺术的边界与宽度不断拓展,艺术史的演进才如此光色斑斓。

从事艺术工作,是对审美与观念、对历史与现实、对生命状态与群体意识的一种个人感知与解读,是要调动行动去贯彻“有话要说”的心灵意象的一种释放,是遵循个人艺术理想去推衍的一种创意实践。



王东声 行书雪光月色七言联

248cm×62cm×2 纸本 2023年

尼采说:“艺术,唯有艺术,我们有了艺术就可不因真理而死亡。”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的确,如此,如此。

(文/王东声



王东声 关于九峰雪霁的演绎之五

138cm×68cm 纸本 2024年

(来源:中国书画杂志)

画家简介



王东声,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从事艺术创作、教学和视觉文化研究,近年多涉及水墨艺术、书画印比较、陶瓷印艺术及当代审美研究。曾举办“画禅妙有——王东声水墨作品展”“意图如此——王东声2015-2020阶段创作呈现”“无处可寻·山水意象与人文空间——王东声个展”等。著有《不以为然——关于现当代艺术的一些批评与品读》《本来没有艺术》《意图如此》《王东声:书写与表达》《当代逸品·王东声卷》《当代书法十家·王东声卷》《中国陶瓷印·王东声卷》《意象油画研究》《虚室生白——董其昌心中的画与禅》及合集多种。主编《画语者》《大美水墨》《当代篆刻名家研究》等系列丛书。主持与策划国家艺术基金“瓷印辉光——中国陶瓷印创作生态研究展”项目、国家财政重点推广项目“中国水墨国际话语推广项目”、北京文化艺术基金“陶瓷印艺术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北京时代美术馆“另一种视野——绘画语言研究展”(油画)等,并参与“20世纪中国画名家作品系列观摩活动”、“中国艺术数字化推广平台项目:名画深读”、“当代中国画品”等课题研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