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有一条关于四合院绿化的风水的禁忌——“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种鬼拍手”。这条谚语具体来说,就是禁止在门前、屋后和院落中种植桑树、柳树和杨树三种树木。

针对这条谚语有多种解释,每一条都说得头头是道。仿佛古人们真的都会遵循这条绿化禁忌,绝对不会在房屋的前面种桑树,也不可能在屋后种柳树。



然而,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了一句——“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宅边有五柳树”。

场圃是指农家的打谷场,农民们为了生产作业方便,多半是把打谷场建在屋前开阔的空地上,所以孟浩然的故人明显把桑树种在了屋前。

陶渊明这个“五柳先生”,根据相关传记里面的记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想而知,他这五棵柳树就算不是种在屋后,也是种在屋的侧面,不然传记就该写“门前有五柳树”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陶渊明和孟浩然的朋友没有遵守这个禁忌呢?答案是,也许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这个禁忌根本没有产生,或者是还没有成型。

一、何为“前不栽桑”、“后不栽柳”?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了一批秦代竹简。其中《封诊式·封守》篇中记载了一户秦人居所的信息:“一宇二内,各有户,内室皆瓦盖,木大具,门桑十木。”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这个人的家有一个堂屋,两个内室。卧室顶上覆盖着瓦片,结构完备,且门前种了十株桑树。

原来在秦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前不种桑”的园林风水禁忌。至于陶渊明所处的晋代,以及后面孟浩然所处的唐朝前期,也可能同样没有这样的禁忌。

事情是到了唐朝中期以后,或者是北宋时期发生了改变。改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桑”和“丧”同音,民间老百姓因为门前种桑树不吉利。

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中国出口到世界各国的最大宗商品,除了陶瓷就是丝绸。所以北宋时期,中国还出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制品是用蚕丝制成,而蚕这种动物要吃桑叶,桑叶就是桑树的叶子,所以宋、明时期,国家一直出台政策鼓励民间多多种植桑树养蚕,再通过蚕丝制成丝绸制品,赚取外汇。



然而,尽管种植桑树的经济利益巨大,但是老百姓们出于“禁忌”,还是只肯把桑树种在屋后隐蔽的地方。

到了元朝,统治者信萨满教,同时中断了科举,社会上文盲率大大提高,风水迷信盛行。萨满文化认为所有树木都是有“灵”性的,所以加重了人们对树木禁忌的避讳,不肯在门前种“丧”(桑)。

至于“柳树”一般不种在屋后,也是因为古代办丧事的招魂幡多用柳木,还有民间有坟墓边上种柳树的习惯。

这种风气形成之后,大活人在自家的屋后种柳树,岂不是等于把自家变成了坟墓了吗,所以也不种了。

“院中不种鬼拍手”,这里说的是杨树。因为杨树的叶片比较大,风一吹就哗啦啦地作响,不注意还以为是有人在鼓掌。



但是这种声音在夜晚安静的院落中听到就会让人害怕,以为是“鬼在拍手”,所以也被当成不吉利的植物。

二、“前不栽桑”、“后不栽柳”的深层原因

有人说,古代人的这种绿化禁忌,初听觉得很荒谬,细想又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就拿“前不种桑”来说吧,桑树根系吸水性非常强,所以它的叶片含水量会达到百分之七、八十。

如果地里种了桑树,别的菜就种不活啦。又说“满身罗衣者,不是养蚕人”,种桑树就代表家里很穷,所以有钱人家门口的都是槐树。

但是这个说法并不科学,因为槐树的根也很深,它虽然耐旱,但是吸水性和桑树一样强,也没见门前种了它的就穷了。

至于柳树,因为材质柔软有韧性,在某些方面被认为象征着死亡与再生同时存在的状态的。柳木从周代起就一直被人们用来做棺材,以及各种葬具,如招魂幡、丧杖还有一些装饰物。



日子久了,人们看到柳树难免会产生不好的联想,这时候想要让人们心里不膈应可就难了。反正自从晋代以后,再也没有人想要当“五柳先生”。

但是“后不栽柳”,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先秦时期,《古微书·礼纬·稽命征》载:“庶人无坟,树以杨柳”。

原来在先秦时期,平民百姓死后如果没有钱修墓,就会直接葬到土里,然后人们会在埋葬他地方种一棵柳树当成标记。

换句话说,如果某个地方种上了一株柳树,那么人们看到以后马上会联想到,这块地下面有一个死去的人。

如此看来,不管是在门前,还是门后,都最好不要种柳树了。当然,如今的人早就不用通过种植柳树来标记亲人的安葬地了。

如果有人和陶渊明一样喜欢柳树,种在屋子外面靠近水源的地方,好像也没关系。很多现代造的仿古园林里面,柳树都是随便种的,只要造景方便、好看就完了。



最后说一说,院子里不种“鬼拍手”。个人认为和迷信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吧,纯粹是这玩意儿半夜吹风的时候,会发出吓人的动静。

试想一下,夜静更深的时候,在你打算睡觉还没睡着的时候,突然听到院落里传来一阵“哗啦啦”地鼓掌声,原来怕鬼的人固然觉得恐怖。

就算是不怕鬼,当你听到这动静,还以为是强盗在“打暗号”呢。不定他们已经约好了,下一步就可入室抢劫,想到这个你能不怕吗?

所以还是不要种在院子里了,直接种大街上去,让它们在大街上站得整整齐齐,一阵风过来,“哗拉拉”地一片鼓掌声,就响起来了。反正进不了我的院子,影响不了我睡觉,想想心里就踏实了。



又有人提到,像桃树、杏树这种的水果树最好不要种在院子里。这个就和谚语、迷信更没有关系了。就是因为这些水果树含糖量高,等到它们成熟结果的时候容易招昆虫。

结语

“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原来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说。

桑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过非常重大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古代没有种桑、养蚕,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都不会有。

再说“柳树”,它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对亲人的思念。《诗经》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中国的清明习俗里,又有“射柳”,或者是摘下柳枝送给远行人的习俗。

所以看到柳树,会让人产生一些思念亲人的幽思,但是它本身并没有任何不吉利的地方,只是因为人们用柳木去打造了丧葬用具。



所以“前不栽桑,后不栽柳”这句谚语到了现代,已经完全过时了。更何况,就算你想在门前屋后种点什么,这四合院的价格还是很高的。种桑、栽柳啥的就别想了,栽个仙人掌、富贵竹就行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