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养儿能防老,人老了,儿女才是晚年最大的依靠。可现实生活,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并不是所有老人的晚年,都能如愿过得幸福又自在。
尤其是那些老伴早早去世,子女又依靠不了的老人,万一生活不能自理,身边还没人陪伴和照顾,那真的会活得凄惨又悲催。
说实话,老伴走后的这6年里,我一直都为自己的晚年发愁。因为我只有一个儿子,他又在省城安家立业,根本没法顾及到我。
但熬过这6年独居生活后我发现,像我这样的老人,其实不靠儿子,就靠自己,也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下面就跟大伙唠唠我的养老故事。
我今年75岁,6年前,老伴因病去世,从此,家里只剩我一个人生活。
老伴刚走那会,我感觉天都塌了,真的很不习惯一个人生活。
过去几十年,一直都是老伴在照顾我,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日子。买菜做饭、洗衣拖地这些家务活,她从来没让我动手过。
不怕大家笑话,老伴走后,我连电饭煲怎么定时煮饭都不知道。有一回,我想给自己煮点粥喝。照着记忆里老伴的样子,把米和水一股脑倒进去,插上电,按了定时开关,就等着吃了。
结果等到中午饭点,我把菜都做好了,打开电饭煲一看,米还是生的。原来我按了定时开关,却没调时间。
看着那锅半生不熟的米饭,我就想起老伴每天都会把热乎乎的饭菜端上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以前老伴在,我从来没操心过养老的事,总觉得她会一直陪着我,啥都给我安排得妥妥当当。
可她一走,养老的难题一下子就摆在了我面前。
儿子也担心我一个人在家不好,老伴去世半年后的一个节假日,儿子跟我谈起了我的养老事宜。
他说我一个人住在老家,离他那么远,他不放心,想让我去省城一起生活。
我知道儿子孝顺,真心想接我去养老,可我心里清楚,事情没那么简单。
我儿媳妇性子有点冷淡,当初他们结婚时,我和老伴手头紧,没给他们买新房,也没给多少彩礼,她就一直记在心里。
平时跟我们说话,也是不冷不热的。
我老伴临走前,在医院住了半个月,需要人陪伴,儿子叫儿媳回来陪床,她宁愿去公司加班,也不愿回来,最后还跟儿子大吵了一架。
就这么个儿媳,我要是去儿子家里养老,日子能好过吗?想想都觉得心里发凉。
我儿子虽孝顺,但在家里没话语权,儿媳说一不二。
我要是去了,和儿媳有点小矛盾,儿子夹在中间肯定为难。而且他们小两口工作都忙,每天早出晚归,哪有时间照顾我这个老头子。
我去了,说不定还得给他们添麻烦。
我仔细琢磨了一下,去儿子家养老这事注定不靠谱,最后还是得靠自己才行。可儿子指望不上,我自己又没啥钱,怎样才能靠自己过得好呢?
有人说,我每个月有3800多的退休金,吃喝不愁,还有套老单位分的房子,可以让我有个安身之所。
但这些都得在自己身体还能自理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真等到自己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时,这点退休金就不够用了,那时我该怎么办呢?
为了找到靠自己养老的好办法,我开始上网摸索,寻找同类型老人的养老方式。
后来查阅了很多养老故事文章后,我终于找到了几个独居老人也能过得好的养老要点,并试着模仿起来。
第一,按时作息,注意饮食,积极锻炼,调理好身体,延缓衰老和减少疾病。
老伴去世半年后,我就加入了广场舞团。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洗漱,吃点早餐,7点钟就步行2公里到公园。
先找个安静的角落,做一套简单的健身操,然后在鹅卵石上光脚走两趟,活动活动筋骨。
等到8点,大伙陆续到齐后,就跟着一起跳广场舞。
在公园里,和一群老伙伴们一起锻炼、聊天,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但为了安全起见,我晚上基本不出去锻炼,就在家里客厅看看电视,然后简单做做拉伸运动,感觉有点出汗就结束。洗澡泡脚,刷刷短视频,到9点半,我就准时上床睡觉。
吃喝我也很注意,几乎都是自己动手在家做,很少去外面吃。
自己做的饭菜虽不太美味,但健康又省钱。
我知道人老了,衰老和疾病不可避免,可我就想通过这些办法,让自己老得慢一点,疾病也少一点,这样就能多些时间自己照顾好自己。
现在,我75岁了,身体还挺硬朗,走路轻快,疾病也很少。虽然还是有三高,但也在可控范围内。
第二,学着每月存点钱,并合理规划好晚年。
我每月退休金3800元,除去日常开销,最多能存1500多元。一年下来,努努力能存小2万,10年就是20万。这点钱虽不多,也算是给晚年的一份保障。
以后生活不能自理了,我就可以用这些积蓄,请个住家保姆,或者去养老院养老。
要是我早早不能自理,这些钱不够我养老,我也想好了,实在不行,就把自己住的房子卖了,用卖房的钱去养老院养老。
可能有人会反对,说我这样做很自私,不给儿子孙辈留点积蓄。但我觉得,人这一生,前半生可以为了子女操心,花很多钱、投入很多精力,但后半生,就该为自己好好活。
至于自己奋斗下来的财富,拿来让自己过得好,也是理所应当,没有自不自私之说。
相反,我努力靠自己养老,还给儿子儿媳省了不少心呢!
所以,晚年只剩一个人时,养老也很简单,不靠子女就靠自己,做好我上面说的两点,也能拥有一个幸福又自在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