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称为智驾普及元年,开年没多久,多家车企相继发布自己的智驾战略,一时间智驾成为汽车行业最热的话题,但同时也出现不少争议,比如到底哪些驾驶辅助功能才能被称为高阶智驾功能;低端车型的售价能否覆盖新增的智驾成本,车企是否会降低车辆看不见的成本,从而影响整车安全;全民智驾时代,各车企的智驾功能如何实现差异化等等不一而足。
3月28-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夯实电动化 推进智能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解决之道。论坛期间,EV世纪(参数丨图片)等媒体就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创新、市场竞争、降成本与价格战主题采访了ADI中国区汽车业务市场总监陈晟。
创立于1965年的ADI(全名为Analog Devices,中文名为亚德诺)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技术供应商,可为汽车行业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助力实现支持边缘智能、可靠连接、高效电源管理、软件中心化以及OTA在线升级功能的电子电气(E/E)架构。ADI在汽车行业已深耕数十年,它是全球首家将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应用到汽车里的半导体公司,例如汽车安全气囊中的加速度计就是该公司最早引入的。目前,ADI的技术和产品覆盖汽车安全性、绿色能源、座舱娱乐、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
在绿色能源领域的主要应用是电池管理系统BMS。ADI可提供有线和无线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无线BMS方案已通过CAL-4认证,可确保顶级网络安全、减少线束、减轻汽车重量并简化电池包设计。此外,ADI先进的异常检测能力也可助力实现工厂自动化,支持高效、可靠的电池生产。在智能座舱娱乐领域,ADI提供音频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汽车音频总线(A2B)等产品。
在自动驾驶领域,ADI的GMSL™( 千兆多媒体串行链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GMSL是一个高速的多媒体视频总线,传输速率可达12Gbps,可以有效地把海量的视频数据信号通过串行的方式,用非常简单的布线从车的一端传输到另外一端,比如从摄像头传送到中央计算单元,从而在智驾应用中支持相关的显示。这项技术能显著降低布线复杂度、提高可靠性和实时链路的稳健性,同时满足严格的安全和EMI要求。
据陈晟介绍,ADI的GMSL技术和产品已经量产了3代,客户包括汽车主机厂、中央域控的玩家、摄像头厂商,以及屏幕、HUD的厂商。其方案已经在大量汽车上使用,基本上在路上看到的汽车,有非常大概率使用了ADI GMSL技术。ADI官网信息显示,超过25家汽车制造商已在路上部署数百万条GMSL链路。
陈晟表示,GMSL技术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设计成熟度,可以保障ADAS信号的安全传输。以摄像头为例,不管是前视、后视、环视,任何摄像头收集的数据,通过ADI的总线都可以保障信号非常稳定地传输。“这点非常重要,否则任何图像传输上的问题和瑕疵都有可能导致自动驾驶算法或者功能出现失效,甚至可能出现安全隐患。”陈晟说。
对于越来越多中国本土供应商加入之后ADAS领域的市场竞争态势,陈晟表示,市场是开放的,ADAS行业的繁荣增加了对半导体技术和产品的需求——电动化和智能化两大趋势的发展让一辆汽车里面的半导体部件急速增加,一辆传统燃油车的半导体用量差不多是300-500美金,电动化汽车能达到1000美金,智能化汽车可能突破2000美金,这意味着半导体需求量在急速增加。
陈晟认为,随着市场需求和规模迅速扩大,有更多公司加入竞争是正常现象。同时,相关技术和产品的成本、价格也会下降。但优化智驾系统的成本不能只靠器件或者系统本身的降价,还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持续优化系统成本,这方面的空间很大。ADI的竞争策略是持续发挥自身在高速、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优势,不断精进产品和技术,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带给客户更多系统级的优化,不光是优化产品性能,也优化产品的成本结构。这种系统级优化策略可以很大程度帮助客户兼顾性能和成本两方面的要求。这是ADI的优势,也是ADI在中国市场受到很多主机厂以及Tier 1欢迎的原因。
除了技术创新以外,本地化研发也帮助ADI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ADI成立了中国产品事业部,开始在中国国内研发生产汽车、消费、医疗、光通信方面的芯片产品。中国产品事业部是ADI全球唯一以地区命名的产品事业部。2020年,亚德诺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升级为亚德诺投资有限公司,从产品定义、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都实现了本地化。目前,ADI在北京、上海都设有研发中心,可以针对本地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