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句老话传得沸沸扬扬,“清明蔗,毒过蛇”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清明前后的甘蔗都不能吃呢?笔者认为,这完全就是误传,要知道甘蔗作为一种“果中佳品”,它的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本草纲目》记载其“味甘性寒,解热生津”。唐代诗人王维在《樱桃诗》中写道:“饮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甘蔗的一个妙用。



民间甚至还有“一根甘蔗五副药”的说法,那么为啥会出现清明蔗,毒过蛇的说法呢?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对传统传统的一个错误解读,比如古籍中提及“甘蔗过夏则腐”,它警示储存不当的危害,而在以前,贮藏条件不是很好,确实容易出现变坏的一个情况,如今冷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那么这种问题,自然也就很少,甚至不存在了。



第二,受到时令的一个影响,清明后,气温回升降水增多,为霉菌生长提供了温床。此时上市的甘蔗多经过数月储存,若保存不当极易霉变,产生致命毒素。

但是很多人,理解错了,有毒的不是清明前后的甘蔗,而是霉变的甘蔗,所以这个说法更多的是提醒我们清明前后变质甘蔗的一个危害。

什么样的甘蔗不能吃呢?5种甘蔗才是真正的“隐形杀手”,建议了解。

第一种:红芯甘蔗

切开后甘蔗肉呈红色或褐色,这是霉变最直观的标志。很多人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只要是去掉一节就可以了,要知道,霉菌是肉眼很难直接看到的,尤其是一些被污染,却颜色未改变的。



第二种:质地软化的甘蔗

新鲜甘蔗坚硬,霉变甘蔗因菌丝侵蚀变得松软。这个我们拿在手里的时候,就可以轻易的感觉到,如果变的更轻,甚至甘蔗很软的话,这样的甘蔗就不要去吃了。



第三种:带有霉斑与菌丝的甘蔗

当去买甘蔗的时候,表面出现霉点或白色絮状物,甚至长出毛茸茸的菌丝。这样的甘蔗也是不能去买来吃的,也很容易出现中毒的一个情况。



第四种:出现酸馊酒味的甘蔗

闻起来有酸霉味、酒糟味等异味,说明已产生毒素。这种甘蔗也是不能买来吃的,遇见的话,也要及时扔掉。



第五种:未成熟甘蔗

未完全成熟的甘蔗含糖量低,更易被霉菌侵袭。这样的甘蔗本身口感也不是特别的好,因此遇见的时候,也不要去吃。

甘蔗的正确食用时间

最佳食用期:甘蔗收获后1-2个月内(即冬季至初春),此时新鲜度高,霉变风险低。

避免食用时段:清明后气温持续升高,霉变风险增大,应谨慎购买,遇到有异常的甘蔗,比如出现异味,甚至是霉变的甘蔗,一定不要去买。



现买现吃原则:优先选择新鲜现榨甘蔗汁,避免饮用路边摊的“成品甘蔗汁”,同时甘蔗也要现买现吃,不要放在家里。

任何挑选新鲜的甘蔗,避免中毒风险?

首先,挑选表皮光滑、色泽鲜艳、质地坚硬的甘蔗,避开发红、发软、有异味者;其次,需要注意的是,霉变部分即使切除,剩余部分仍可能含毒素,建议整根丢弃;最后,如果误食霉变甘蔗后若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催吐并就医。



清明后,享受甘蔗的清甜需以安全为先。了解霉变的甘蔗,科学选购食用,方能真正品味这一“天然糖水”的健康益处。不然的话,很容易出现中毒的一个情况,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