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这位战国时期秦国的传奇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战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伊阙之战,他大破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令东方诸国闻风丧胆;伐楚之战,攻陷郢都,使楚国元气大伤;长平之战,更是坑杀赵军四十五万,极大地削弱了赵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功高震主的他最终被秦昭襄王赐死,结局令人唏嘘。《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二里,至杜邮……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的记载,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残酷。
尽管白起命运坎坷,但他的家族血脉并未因此断绝,后裔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各自的方式延续着家族的荣耀与精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念及白起的功绩,封其子白仲于太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始皇思其功,封其子仲于太原,故子孙世为太原人。”白仲肩负家族复兴的使命,在太原励精图治。他兴修水利,引汾河水灌溉农田,改良土壤,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推行秦国律法,选拔贤能之士治理地方,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传承军事韬略,训练地方武装,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使得白氏家族在太原逐渐繁衍壮大,开启了家族发展的新篇章。
时光流转至唐朝,白起的后裔中涌现出了两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白居易和白敏中。白居易,唐代杰出的诗人,贞元进士。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流传广泛,如《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家族墓志中,有“白家‘远祖起,秦时有功业,封武安君’”的记载,虽然有学者对其自称白起后代存疑,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白居易对家族渊源的重视。白敏中是白居易的从弟,进士出身,历仕武宗、懿宗二朝,两度为宰相。在任期间,他致力于整顿朝纲、选拔人才,为唐朝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均有他的传记,详细记载了他的生平事迹和仕途经历。
到了明朝,白起后裔白再香同样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担当。据地方史志以及明代军事、民族史的研究资料记载,白再香是重庆酉阳后溪镇土家族人。明万历四十七年,明军与后金军在关外决战,辽东局势危急,她挺身而出,率领族人奔赴辽东战场。在平奢之战中,她指挥若定,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被天启皇帝敕封汉土官兵中军都督,诰封一品夫人。
从白起后裔在不同朝代的表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家族精神的传承。白起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战略智慧,为家族奠定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根基。白仲在太原的开拓进取,展现出了家族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白居易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体现了家族对文化的重视和追求;白敏中在政治舞台上的作为,彰显了家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白再香在战场上的巾帼不让须眉,则延续了家族的尚武精神和爱国情怀。这种家族精神的传承,不仅是白起后裔们的精神支柱,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着后人在各自的领域中努力奋斗,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化传承的力量。

编辑:李海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