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几年前的蔚来吗?

那个自研手机、NIO House里提供咖啡、儿童乐园、甚至是生活课的豪华新能源车品牌。

那时候,买一台蔚来,是身份的象征,是“懂生活”的标配。

可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后,这家曾经在朋友圈刷屏的网红品牌,竟然慢慢掉队了。

因为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蔚来交付新车仅15039台。

虽然同比增长40.1%,环比增长14%——



但对比小鹏的33205台,和理想的36674台来说,无疑是落后了。

甚至因为销量不佳,最近,乐道的总裁艾铁成也无奈离任…

其实,说起来也挺反常的。

毕竟,曾经的蔚来,不但被寄予厚望,甚至还有人觉得它能挑战“BBA”的地位。

可如今,蔚来到底怎么了呢?



有人觉得,是内部腐败让蔚来掉了队——毕竟它的亏损,真的不小。

仅2024年一年,就净亏损224亿元,平均每天亏掉六千万,烧钱速度让人瞠目结舌。

也有人说,是产品不给力。

毕竟,到了2025年,别家的智驾早已卷得热火朝天。

而蔚来却像是“暂停”了一般,连“端到端智驾”都还没影。

听起来都有道理,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

铺张浪费,管理混乱,甚至“内部问题”,在很多大公司里都存在。

腾讯、阿里、抖音……哪一家没被质疑过类似的问题?

可人家不照样越做越强?

至于智驾,现在除了鸿蒙智行确实火了一把,还真没哪家车企单靠智驾拉起了销量大盘。



在我看来,蔚来之所以渐行渐远,是因为它走了一条太孤独的路。

或者说几乎靠他一己之力,很难走下去的道路。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蔚来做的是电车界的“中石化”——差不多是在靠自己一家公司,把换电站铺到全国各地。

说差不多,是因为虽然一度传出,和其他公司合作搞换电的消息。

但从实质性进展来看,还是蔚来自己承担了95%以上的责任。

听起来挺有魄力,但你要知道,这件事的难度,甚至比铺加油站还高一个量级。

加油站很标准,92号、95号、98号,就这几个规格。

管你什么车来,统一加油就行。

可换电站呢?

每一块电池都有型号,有接口,有协议,有体积、重量和电压匹配问题。

这不是一桶油对所有车,而是一块电池对一台车,甚至对一个平台。

而蔚来不仅要搞电池标准化,还要投资建设成千上万座站点。

一座换电站的投资,往往需要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选址、用电审批、施工流程一个都不能省。

此外,一座加油站和一座换电站能满足的补能车辆,更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譬如数据显示,一个小加油站大概50立方米燃油储量,能满足830辆车。

大加油站甚至能满足2500辆-3000辆车。

而换电站呢?

蔚来第四代换电站就可容纳23块电池,峰值能补充的车辆其实很有限。

就这种情况,怎么不会难呢?



更不能忽视的是,一辆换电汽车,本质上不只需要一块电池。

一块在车里跑,还有要留在换电站里备用的。

也就是说,你买的不只是车,还间接承担了“第二块电池”的成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