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岁月长歌,思念不朽
作者: 冰溪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清明,天空却格外晴朗,湛蓝的天幕上没有一丝云彩,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给大地披上一层暖煦的薄纱。可这明媚的阳光,也没能驱散我心中那股萦绕的哀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清明,对我而言,依旧是一场庄重的心灵朝圣,一次与往昔岁月、与逝去亲人跨越时空的灵魂重逢。
今年清明,儿子没在家,我带着妻子和7岁的女儿,与二爹家的弟弟,近门的九爹、九妈,四哥、四嫂,一同踏上了祭祀先人的路途。我们这一路,要祭拜约四十多个先人,这些先人的音容笑貌,在家族的记忆里鲜活地跳跃着,其中,有我最亲近的父亲、爷爷、奶奶,还有那青春永远停留在22岁,未曾出阁的老姑。
我们最先来到李洼老家,奶奶的坟就在这里。站在奶奶的坟前,日光将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眼前仿若浮现出小时候的场景。夏夜,屋内闷热,奶奶把我抱在竹椅上,手中的蒲扇轻轻晃动,那带着淡淡艾草香的风,悠悠地拂过我的脸颊,奶奶轻声哼唱着古老的童谣,伴我入眠。那时的我,窝在奶奶温暖的怀抱里,满心都是安宁与幸福。如今,这坟冢静静伫立,却承载着我童年里最温暖的回忆。
老姑的坟离奶奶的不远,不过半里地。老姑去世时我11岁,记忆虽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有些模糊,但有些片段却愈发清晰。我还记得,老姑的闺房里,总有绣布摊开在桌上,那绣布上的花朵,像是被赋予了生命。有一次,我好奇地拿起老姑的绣针,学着她的样子穿针引线,可怎么也绣不出好看的图案。老姑笑着接过绣针,她的手指灵动地穿梭在绣布间,不一会儿,一片栩栩如生的花瓣便出现在我眼前,那细腻的针法,明艳的色彩,让我看呆了眼。老姑不仅手巧,性子也极为温柔,从未对我发过脾气,每次我去她房里,她总会拿出藏好的糖果递给我,眉眼弯弯,满是宠溺。
从李洼离开后,我们前往大冲。这里沉眠着四位先人,站在大冲的墓前,阳光照在我们身上,一行人都沉默不语,眼前似乎浮现出他们往昔的身影,他们扛着锄头,在田间忙碌地劳作,烈日炎炎,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可他们的眼神却坚定而执着,那是对土地的热爱,对生活的坚守。
之后,我们折返到红阳,这里葬着大爷、大奶、二爷、二奶、二伯、二妈、三爹、三妈、五佬、五妈等数位亲人。记忆里,夏日的夜晚,大人们聚在院子里,摇着蒲扇。大爷扇着扇子,缓缓开口:“娃们,你们知道不,当年我去城里,那城里的汽车跑得飞快,喇叭声嘀嘀响,人多得哟,一眼望不到头。”小孩子们围坐在大爷身边,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是好奇。一旁的二爷也笑着接话:“我那回走南闯北,到了一个水乡,那儿到处都是河,人们出门都靠船,可有意思了。”这些故事,在那个年代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人们对外面世界的憧憬之门。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杨大洼。这里的坟冢下,是老太、四爷等先人。我蹲下身,轻轻拔去坟前的杂草,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一股淡淡的土腥味,那是土地与先人的气息。突然,原本喧闹的蝉鸣戛然而止,整个世界仿佛陷入了一瞬间的寂静,那寂静中,似乎回荡着先人们的声声嘱托 。在李洼只有我们一家姓杨,老太是个极为贤惠的人,她与人为善,哪怕日子过得紧巴巴,也总是笑脸迎人。邻里之间有了矛盾,她总是热心地去调解;哪家有了难处,她能帮一点是一点。她虽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在这小小的塆子里,她的口碑极好,人人都敬重她。四爷是九爹的父亲,在爷爷弟兄四个里面,他是唯一一个文化人。听长辈们说,四爷饱读诗书,写得一手好字。只可惜天妒英才,他英年早逝,留下了无尽的遗憾。要是他还在,想必会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和知识。
紧接着,我们前往河西。老太爷、三老太爷等多位先人长眠于此。他们都是手艺精湛的篾匠,那些平淡无奇的竹子,到了他们手中,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老太爷能编织出精巧的竹篮,那竹篮的纹路细密整齐,既美观又实用,村里的妇女们都爱用他编的篮子去集市上买菜。三老太爷擅长编制竹椅,他做的竹椅,坐上去稳稳当当,夏天坐着更是清凉舒适。他们靠着这门手艺,不仅养活了一家人,还为村里增添了许多便利,这些用竹子编织的器具,也成为了人们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我们来到石板洼,这里葬着父亲、爷爷等四位先人。走到父亲的坟前,阳光晃得我有些睁不开眼,泪水却不受控制地涌出,模糊了我的双眼。曾经,父亲严肃又慈爱。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因为争抢东西吵了起来,父亲把我们叫到跟前,他没有大声斥责,而是耐心地教导我们:“做人要懂得谦让,要学会体谅他人,兄弟姐妹之间更要相互关爱。”这些话语,如同明灯,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
而爷爷,是个故事大王。夏日的夜晚,爷爷摇着蒲扇,给我们说大鼓书。他讲《三国演义》,讲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讲关云长的义薄云天,那些精彩的故事,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有时候,爷爷也会讲家族先辈的奋斗故事,讲他们如何背井离乡,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如何历经风雨,守护家族的尊严。这些故事里,藏着家族的传承,也藏着生活的智慧。
女儿学着我们的样子,一脸庄重地跪在坟前,认真地磕头。她的眼神里,透着好奇与敬畏,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延续,看到了家族的未来。
上完坟后,我们踏上归途。夕阳西斜,那暖橙色的光将路边的石碑染成了金色,仿佛给这场庄重的祭祀披上了一层神圣的余晖。此时,我突然明白,清明的意义,不仅在于缅怀先人,更在于传承他们的精神,记住自己的根。我们从先辈们手中接过生活的接力棒,带着他们的爱与期望,继续前行。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走过一片又一片墓地,完成了这场庄重的仪式。这是对先人的追思,也是对生命的敬畏。我知道,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身在何处,这份对先人的思念,都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作者简介:冰溪洋(系笔名),原名杨锡冰,河南信阳商城人,娱评人、资深博主,曾荣获责任中国——人民网2011年度、2012年度十大社会责任博客,人民网2014年度十大微博网友;央视网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精英博主奖、2012年度十大人气草根博主奖、2013年度十大草根名博;河南日报社顶端新闻2024年度顶端文学十佳散文创作者、2024顶端人气创作者TOP100;入围“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200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