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干过点市场类的工作?
像胖胖呢,之前就在早教中心做过一阵子。
胖胖跟大家扯扯市场合作对象有哪些:
月子中心、母婴店、婴儿游泳馆、婴儿照相馆……
听起来都是服务家庭、呵护婴儿的“温情产业”,但实际上,那背后的信息流通方式,说白了就是行业一种潜规则现象。
像胖胖见过的最常规的手段是办“爬爬赛”,你交个报名信息,送你个小礼物,背后其实是公司为了拉客户线索。
再“无耻”一点的,就是和合作机构互换客户名单,或者直接掏钱买数据。
对的,就是那种“宝妈手机号、孩子出生时间”一类的隐私信息。
而在这些行业里,这些信息就是硬通货。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公司难道不知道犯法吗?
当然知道,但“你完不成业绩,公司可不养闲人”这句话,比法律还直接有效。
而在这个压力机制下,很多人一步一步就成了行业潜规则的共谋者:
你不主动找到信息,交易信息,你连饭都吃不上。
然后胖胖就会发现:
不光信息被卖,很多人连自己的底线,也是一点点地往下掉。
最近呢,大象新闻就爆出这么一条新闻:
上海某月嫂服务机构的两位员工,在三年时间里,陆续出售了近四万条母婴信息,从最初的八块钱一条,到后来五块一条,最终非法获利超过三十一万。
五元之利,可使接生之手化作窃密之爪;
三万赃银,竟将初乳之香染作铜臭之腥。
说得玄一点,这是“人性之恶”;
说得俗一点,就是“这点钱就能把人逼得利令智昏”。
这不仅仅是个别人的问题,在胖胖看来,是很多行业的通病,是这个社会对底线的集体纵容。
像上海这事,一开始,这些母婴信息的收集,是“正常业务流程”里附带的。
说得好听点,是为了对账和售后服务。
但员工王某某、刘某某看出了“商机”,就开始悄悄贩卖这些信息。
为什么他们敢?
不就是这里面的监管缺位:
医院、月子中心、服务机构之间,信息交叉流动本就混乱,很多时候根本没人追责。
信息一条八块钱,一顿饭的钱就能买下一个家庭最私密的资料,出了事顶多罚点钱、公司道个歉,根本没长记性。
最关键的是整个社会对“隐私权”的轻视。
说句难听的,我们很多人已经默认了“被出卖”这件事。
出门买个奶茶要填手机号,网购信息泄露后被推销电话轰炸,都变成了“常态”。
可常态,不等于合理。
母婴信息泄露的问题其实在胖胖的了解里特别严重,孩子刚出生,宝妈刚生完孩子,正是一个家庭最疲惫、最需要休息、最没有精力应对外界干扰的时候。
却有一堆推销电话、广告短信、甚至骗子,蜂拥而至地砸向他们。
这不是推销,这是猎食。
而这场猎食,往往披着“市场”的外衣,看起来合法、合理,实际上却把人性切成了碎片。
而这背后在胖胖看来呢,有三股势力,一起撑起了这个“母婴信息黑产链”:
基层员工为了保饭碗,铤而走险。他们薪资低、压力大、任务重,靠一单提成吃饭,很多时候就是逼到墙角才“见缝插针”。
企业高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人往往表面高喊“客户隐私至上”,实际上却鼓励员工“灵活变通”,为了利润默许违规操作。
平台与监管滞后,导致违法成本低到可笑。信息一旦流出去,很难追回;就算查出来,处罚也轻描淡写,根本不够形成震慑。
而且,这种行为居然还能盈利,而且利润还不低——三年卖了三万多条,进账三十万,平均每天能挣两百多。
说句实话,比打工强多了。
这是不是行业病态化形成的某种“违法激励”?
你越敢违法,可能收入越高。
其实,在胖胖工作这几年里,就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很多行业已经成了“信息矿场”,人不再是人,而是资源池里的一个“数据点”。
只要你能变现,哪怕你还没出月子,就有人惦记你要不要拍亲子照、要不要报早教、要不要上保险。
这不是市场繁荣,是人性堕落。
就不仅仅只是隐私泄露,而是一个行业系统性地默许违法、纵容灰产,把人当“线索”、把新生命当“数据”的冷酷。
虽说很多人对这种事吧,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是,胖胖会觉得信息泄露不只是让你多接几个骚扰电话。
它可能导致诈骗、可能干扰医疗、可能引发心理创伤,尤其是当它精准命中的是一个刚经历生产、身心俱疲的母亲。
那是谁把“孩子刚出生”这种本该私密的时刻,变成了一个“精准营销节点”?
是谁把“月嫂”这种本该温暖、帮助他人的角色,变成了信息贩卖者?
是谁默许这些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是我们自己太麻木了,还是规则太宽松了,还是对违法者的纵容太多了?
如果五块钱就可以买走一个新生命的隐私,三十万就可以换来一套完整的母婴画像,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法律、我们的商业伦理,就真的需要好好重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