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的爷爷2023年4月17日晚在家突发疾病,120抢救半小时后宣告死亡。医护人员刚离开,张先生还没从悲痛中缓过神,手机就被多家殡葬公司的电话轰炸。
“我连父母都没通知,他们怎么知道我爷爷去世了?”更诡异的是,等他返回爷爷家时,门口已站着三家殡葬公司的人,屋里还有两个陌生男子在给老人整理遗体。家属互相以为是对方叫来的,最终被迫选择其中一家,支付了3800元服务费。
类似情况并非个例。张先生的三姨爷同年10月去世时,同样遭遇殡葬公司“抢单”。他愤怒地赶走了这些人,“一家上门能叫帮忙,多家一起来就是骚扰!”他怀疑信息泄露与120有关,因为只有急救人员清楚死亡细节。
但沈阳市急救中心坚决否认,称流程严格保密。有殡葬从业者私下透露,行业确实存在“特殊渠道”获取信息,但拒绝说明来源。
事实上,这种乱象早有先例。2016年,上海有殡葬公司冒充民政部门推销;合肥曝出医院工作人员售卖逝者信息;大连甚至发生过殡葬公司为抢客户在医院打架的事件。沈阳市民政局回应,泄露逝者信息属违法,建议报警。卫健委也表态,一旦查实将严惩。
法律专家指出,若证实急救或医疗机构泄露信息,涉事人员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单位也需承担管理责任。北京律师李宝坤分析,部分殡葬公司强行推销高价服务,还涉嫌强迫交易。
他建议家属保留证据,向卫健、民政部门投诉,对不合理收费可要求退款。河南律师付建补充,即便难以追查泄露源头,家属仍可起诉殡葬公司侵犯人格尊严,索要精神赔偿。
张先生的经历撕开了殡葬行业黑色产业链的一角。当死亡成为某些人眼中的“商机”,逝者尊严和家属悲痛都被践踏。监管缺位与利益勾结之下,谁该为这场“信息贩子”与“殡葬黄牛”的合谋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