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史上,对联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它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更是见证了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有着非常普遍的实用性。
在上千年的历史中,有很多千古绝妙的对联至今还在被人们津津乐道,也有很多有趣的对联美谈流传至今。
说话清朝大才子纪晓岚,被乾隆称为“大清第一对子大王”!他在对联方面未逢敌手。就连乾隆也表示自愧不如,没想到纪晓岚败在了自己的夫人手里。
有一天纪晓岚下朝回家,夫人说她有一句上联,苦思很久都没能想到下联,纪晓岚听到是一句上联,瞬间来了兴致,就问夫人是何上联?夫人的上联是:月照纱窗,格格孔明诸葛亮;
纪晓岚听到这句上联瞬间愣住了,想了很久都没想到下联,这句上联的绝妙在于格格孔明诸葛亮;窗户的格子在月光的照耀下,每个格子都能透出亮光,并且诸葛亮还是一语双关。
纪晓岚越想越没有头绪,索性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想了三天都没能想出下联,后来直接放弃了,直到现在,也没有人对出这句千古绝妙的上联。
对联到了民国时期就没落了,由于汉字和语言体系在民国时期发生了非常巨大的改变,白话文替代了文言文。格律诗和对联受到了现代诗的冲击,很多文人都不喜欢写对联,导致对联逐渐消失在文人的笔下。不过对联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还是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红白喜事。
1975年蒋介石去世,张学良亲自送去一副16字挽联。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因病逝世,作为国民党的最高领袖,蒋介石的去世无疑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当时很多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以及蒋介石的好友,都纷纷赴台参加蒋介石的追悼会,其中就有张学良。
张学良作为蒋介石的部下,也是蒋介石的好兄弟。由于政见不合,两人关系决裂,张学良与杨虎城在面对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决心时,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便发动了“西安事变”。
后来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了起来,虽然是被囚禁起来,但蒋介石对张学良衣食起居从未苛刻。到了台湾以后蒋介石还给张学良安排了一栋别墅,由此可见蒋介石对张学良是真的欣赏。
195年蒋介石去世,享年88岁了,张学良亲自送去了一副16挽联。
上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
下联: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这副挽联可谓是道尽了两人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