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非洲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政治
1.苏丹

苏丹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埃及的南面,面积250万平方公里,是非洲幅员最大的国家。1821年,苏丹为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所征服。从此,苏丹沦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受埃及统治。19世纪70年代起,英国又假手埃及染指苏丹。

1869年2月至1872年1月,塞缪尔.贝克率军队从喀土穆出发,向苏丹南部推进,沿途建立许多兵站。1872年,贝克被埃及赫迪夫任命为加扎勒河省和赤道省省长。1873年,查理.戈登接替贝克的职位。1877年2月,这位双手沾满太平天国军民鲜血的刽子手又被任命为全苏丹的总督。

英、埃殖民当局的残酷压迫和掠夺,不断激起苏丹人民的反抗。70年代末期,苏丹各地都发生农牧民起义。1879年6月,埃及伊斯梅尔被废黜后,戈登也被迫去职。一个埃及人被任命为苏丹总督。


1881年,一场非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殖民主义的起义在苏丹爆发了,这就是著名的马赫迪大起义。马赫迪全名为穆罕默德.阿赫迈德.伊本.赛义德.阿布达拉(1844-1885),栋古拉人。他是伊斯兰教教士。1881年6月,在白尼罗河的阿巴岛上,他向苏丹各地发布信函,说他就是上帝选定的神圣领袖,众所期待的马赫迪(意为"救世主")。他号召人民进行反抗,把叛教者(土耳其人、埃及人)和异教徒(英国人及其他欧洲人)赶出苏丹国土,在人间建立真正的伊斯兰教信仰和实现人间公正与平等。他提出的"宁拼千条命,不缴一文税"的口号很有号召力,起义得到人民的热烈支持。在1881年12月和1882年6月,起义军两次击败前来镇压的埃及军队,并于1883年初占领科尔多凡省首府欧拜依德城。起义军以整个科尔多凡省为根据地,向其它地区发展。同年9月,歼灭威廉.希克斯率领的远征军13000人。

1884年1月,英国格莱斯顿政府再度起用戈登为苏丹总督。戈登想以"素丹"称号诱使马赫迪建立一个脱离埃及的亲英国家,但遭到马赫迪的拒绝。

1885年1月26日,起义军攻陷喀土穆,并在总督府前用长矛刺死戈登。到1885年夏,除红海沿岸的萨瓦金港外,起义军已解放了苏丹全境。

1885年6月22日,马赫迪病逝。临终前,他指定哈里发阿卜杜拉作为继承人。苏丹逐渐从部落联盟过渡到统一的封建神权国家,恩图曼为首都。阿卜杜拉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把全国分为20个省,省设大埃米尔为全省军政首脑。10万马赫迪起义战士是马赫迪国家的重要支柱。马赫迪国家既是政教合一,又是军政合一的政权。马赫迪国家对外反对外敌入侵,捍卫民族独立;对内发展生产。国内外贸易也开展起来。在国家连年战争、饥荒疫疠频繁的情况下,马赫迪国家坚持了13年之久。

但是,由于马赫迪国家上层分子逐渐蜕化变质,脱离群众;军纪松驰,军民矛盾尖锐;削弱了马赫迪国家的国防力量。1896年,使用马克泌机枪和速射步枪的英国殖民军再次向苏丹进攻,在1896年9月的栋古拉战役和1898年9月的喀土穆战役中,起义军战败。

1899年英国和埃及签订英埃共管苏丹的协定,苏丹再次丧失独立地位,成为英国殖民地。

2.埃塞俄比亚

1867年,英国派远征军入侵埃塞俄比亚。1868年4月13日,提奥多尔二世兵败自杀。之后,埃塞俄比亚又陷入王公争夺帝位的混乱状态。英国侵略军撤退时,给提格雷省的卡萨留下很多枪炮、弹药和军需物质。1871年7月,卡萨的军队战胜塔克尔.乔奥吉斯的军队。1872年1月21日,卡萨在阿克苏姆登上帝位,称约翰四世。

约翰四世封绍阿省的统治者孟尼利克和戈贾姆省的统治者塔克尔.海马诺特为"纳古瑟"。这是埃塞俄比亚的最高封号,仅次于皇帝。他们拥有自己的军队,形式上承认中央政府,实际上处于独立的地位。埃塞俄比亚在1875-1876年粉碎了受英国支持的埃及军队的进犯。


1885年,意大利殖民者占领马萨瓦后,向内地蚕食。1887年,意军侵入提格雷邦,被埃塞俄比亚军队打败。1889年2月,约翰四世率领15万大军向苏丹进攻。3月9日,在与马赫迪起义军队激战中重伤身亡。

1889年11月6日,孟尼利克二世称帝。他先后平息了戈贾姆、阿姆哈拉、提格雷等地的分裂活动,重新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了克服政治上的割据状态,他规定各省和各区的地方长官由中央政府委派。原来的地方封建主,凡是拥护皇帝的,可以留在原地,但孟尼利克可以随时调动他们。首次在埃塞俄比亚设立政府各部。他采取了限制奴隶制度的措施,并对税收制度作了规定。在他执政期间,还修建道路,架设电报线,开办医院,创立学校。这些政策对社会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

意大利在列强瓜分非洲中所得不多,就想利用它与埃塞俄比亚于1889年5月2日签订的《乌查利条约》,来达到吞并埃塞俄比亚的目的。该条约阿姆哈拉文本第17条规定,"埃塞俄比亚万王之王皇帝陛下在与其他列强或政府发生交涉时,可以借助于意大利国王陛下政府"。意大利政府擅改条文,在意大利文本中把"可以"改成"务必"。1890年意大利政府公布意大利文的条约全文,并根据柏林会议原则,通知各签字国,埃塞俄比亚已接受意大利的"保护"。孟尼利克对意大利政府这种欺诈行为提出强烈抗议,并于1893年宣布废除该条约。

1894年7月,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占领了埃北部一些地方。1895年9月17日,孟尼利克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号召全国军民人人参战,保家卫国。很快组成了112000人的大军。1895年12月,埃军在安巴阿拉吉战役中首战告捷。1896年1月收复马卡累要塞。3月2日,埃、意两军主力在阿杜瓦进行决战。埃军凭借6万人的优势兵力,一举全歼意军。意军17000人中伤亡11000人,被俘4000人,包括两名将帅和300名军官。

5月,战争结束。10月26日,意大利在《亚的斯亚贝巴和约》上签字,无条件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放弃其侵占的土地,保证不将厄立特里亚转让他国,并赔款1000万里拉。埃塞俄比亚人民取得了民族卫国战争的胜利,使它成为20世纪初非洲仅存的两个独立国家之一。

3.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

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和德国在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现为坦桑尼亚)进行侵略和争夺。1885年,柏林会议结束后,俾斯麦宣布占领坦噶尼喀。1890年,桑给巴尔沦为英国保护地。


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德国和英国殖民者的斗争,特别是坦噶尼喀人民的抗德斗争,在东非人民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888年,在阿布希里.本.萨利姆.哈斯的领导下爆发了起义。起义军人数达1万人,占领了坦噶尼喀东部地区。他们以长矛、弓箭与前来镇压的用最新式的速射炮和马克沁重机枪武装起来的德军作战。由于武器落后而失败。1889年12月15日,阿布希里被殖民者绞死。

在坦噶尼喀中南部,赫赫族首领姆克瓦瓦领导人民进行了抗德斗争。1891年8月,在一次伏击战中,几乎全歼由泽柳斯基率领的德军。1894年,起义军首府卡伦加被德国殖民军攻陷后,姆克瓦瓦又坚持了4年游击战争,直到1898年6月,自杀殉国。

1904年末,马图姆比族和恩金多族居住的地区秘密流传着一个消息,说是死去的祖先将在恩加兰比显灵,那里的巫医金吉基蒂勒.恩格瓦勒来在鲁非吉河中得到一种圣水,不仅能怯病除邪,而且能刀枪不入。于是,人们纷纷前去求"圣水"。在斯瓦希利语中,水叫"马及",起义因此叫"马及马及起义"。1905年7月,起义在基尔瓦地区开始,很快蔓延到坦噶尼喀东部各地。起义的主力是农民,领导权掌握在一些部落酋长、巫医、巫师手里。起义军取得一些胜利,给德军以重创。但在敌人镇压下,于1906年基本结束大规模战斗,局部和零星的战斗持续到1907年1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占领了坦噶尼喀。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和国际联盟的决定,坦噶尼喀划归英国统治,整个坦桑尼亚都变成了英国殖民地。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