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日韩三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上演了一场“团结秀”,三国话里话外不离“中国”二字,宣称要在南海、东海“共同应对频繁采取行动的中国”。韩国因为总统尹锡悦深陷政治漩涡,表态略显敷衍,倒是日本跳得格外欢,这次这帮小日子的肚子里,又装了什么坏水?
就在几天前,日本防卫副大臣本田太郎出席了陆上自卫队第8地对舰导弹联队的成军仪式。这支部队驻扎在九州大分县的汤布院驻屯地,装备了日本国产的12式岸舰导弹,未来还将换装射程更远、性能更强的改进型导弹。至此,日本在《防卫力整备计划》中规划的7个岸舰导弹联队已全部部署到位,南北方向形成“拱卫”态势——北海道和本州北部部署老旧的88式导弹,而面向中国的九州和冲绳则集中了最先进的12式导弹,针对性不言而喻。
这支新部队的成立绝非孤立动作。按照日本防卫省的计划,2025年度末将开始部署射程1000公里的“12式改进型岸舰导弹”,名义上是反舰武器,实则能打击地面目标,且外形具有隐身设计、可中途修改攻击路径,完全颠覆了防御性武器的定位。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还在研发射程超2300公里的高超音速导弹,预计2031年服役。届时,从九州发射的导弹仅需10分钟即可覆盖中国东南沿海核心区域。
日本嘴上说着这个部署计划“不针对特定国家”,但行动早已暴露真实意图。
首先就是战略定位赤裸裸。日本一再强调,这些部队的首要任务是让日本具备“反击能力”,而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白纸黑字写着“反击能力”,即“打击敌方导弹基地”。环顾日本周边,有能力对日构成“威胁”且需要远程打击的,除了中国还有谁?连日本媒体都直言,部署九州的导弹“专打中国导弹基地”。
其次是装备升级露獠牙。自卫队目前部署的12式导弹射程仅100多公里,看似人畜无害,但明年升级后射程暴增10倍,覆盖中国江浙沪、台海甚至东南沿海。日本防卫省甚至计划列装1000枚此类导弹,搭配美制“战斧”,形成对华远程打击集群。
最后是未来规划。日本已启动高超音速导弹、潜射导弹等8种远程武器的研发,其中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超5马赫,结合隐身设计,现有反导系统几乎无法拦截。一旦部署,中国沿海核电站、军事基地等战略目标将直接暴露在打击范围内。
讽刺的是,就在日本紧锣密鼓部署导弹之际,首相石破茂刚刚对中国外长王毅笑脸相迎。中日外长会谈上,日方大谈“合作共赢”,甚至对取消海鲜进口禁令抱有期待。结果转头就与美国策划遏制中国,连台海问题都敢插一脚——2月派舰船穿越台海,3月又跟着美国炒作“反对武力改变现状”。这种“当面握手,背后捅刀”的做派,连日本学者都看不下去,直言“日本政客既想赚中国的钱,又想借美国压中国,最终只会两头落空”。
日本为何甘当美国马前卒?答案无非两点:讨好主子,豪赌国运。
特朗普上台后,一边逼日本增加军费,一边威胁对日加征关税。日本看似主动部署导弹配合“印太战略”,实则是交“保护费”——用军事捆绑换取美国在经贸上的“高抬贵手”。更深层的算盘是押注“中美冲突”,幻想借此摆脱“战后体制”,实现“军事正常化”。日本政客甚至鼓吹“中美越对抗,日本越重要”,全然不顾地缘政治的火药桶已到临界点。
但这种战略堪称“致命短视”。日本国土狭小、战略纵深不足,一旦冲突爆发,中国“三位一体”的远程打击体系足以让日本全境陷入火海。中国国防部早已警告:日方若执意玩火,“算总账时绝不会心慈手软”。
日本的选择,暴露出小国“战术决定战略”的致命缺陷——为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安全,为讨好强权绑架地区和平。历史上,日本曾因军国主义而走向毁灭;今天,若再迷信“武力扩张”,只会重蹈覆辙。
中国始终敞开对话大门,但底线不容触碰。王毅外长访日时说的那句话,日本该好好掂量:“只有真诚反省历史,才能切实开拓未来。”若日本继续在台海问题、历史问题上挑衅,在军事上搞“切香肠”,那么等待它的不会是“振兴”,而是新账旧账一起算的雷霆反击。
东亚的和平,从来不是靠导弹堆砌,而是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智慧。日本若还沉迷于“冷战剧本”,最终只会发现自己才是那个被时代抛弃的“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