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防卫省于3月30 日在北九州大分县的陆上自卫队汤布院驻屯地,为新组建的第8地对舰导弹联队举行了成军仪式,防卫副大臣本田太郎亲临现场主持仪式,并向联队长山田大作一等陆佐(上校)授予了部队旗帜。在随后的讲话中,本田强调该联队的组建将有助于强化日本在西南地区的防卫态势,提高对外部威胁的抑制力和对突发事态的应对能力。随着第8地对舰导弹联队的组建完成,标志着日本防卫省在2023年度《防卫力整备计划》中规划的岸舰导弹部队部署方案已全部落实。



■2025年3月30日,日本防卫副大臣本田太郎(左)向陆自第8地对舰导弹联队长山田大作(右)授旗。

七个联队拱卫南北

2023年,日本政府颁布实施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整备计划》三份战略文件,并以此为指导推行新防卫战略。《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明确提出,日本自卫队需要具备反击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当日本遭到武装攻击或弹道导弹袭击时,日本自卫队能够有效打击敌方导弹基地,并拥有足够的远程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支持持续作战”。此外,日本自卫队未来还将具备防区外防御能力,即能够从敌方威胁区域外攻击敌方领土和军事目标,实现所谓的“先敌打击”。基于上述战略要求,陆上自卫队在随后两年内整编岸舰导弹部队,并推进远程反舰导弹的部署,以适应防卫战略的需要。



■2019年,陆自第1地对舰导弹联队的士兵在进行训练,背景中可见一辆88式岸舰导弹发射车。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岸舰导弹部队最早组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1992年至1998年间陆续编成第1~5地对舰导弹联队,每个联队下辖3~4个导弹中队。2001年组建的第6地对舰导弹联队于2011年撤编。在2019年到2024年,日本陆自又陆续编成了6个独立岸舰导弹中队,即第301~306地对舰导弹中队,截至2025年上述独立中队均被撤销或合并到各导弹联队中。为了配合新防卫战略的要求,日本陆自在2024年到2025年新编了第7、8地对舰导弹联队,使联队总数增加到7个,其部署情况如下:



■驻熊本健军驻屯地的陆自第5地对舰导弹联队的12式岸舰导弹发射车。

第1地对舰导弹联队驻北海道北千岁驻屯地,隶属北部方面队第1特科团,下辖3个中队和1个独立中队,装备88式岸舰导弹;

第2地对舰导弹联队驻北海道美呗驻屯地,隶属北部方面队第1特科团,下辖4个中队,装备88式岸舰导弹;

第3地对舰导弹联队驻北海道上富良野驻屯地,隶属北部方面队第1特科团,下辖4个中队和1个独立中队,装备88式岸舰导弹;

第4地对舰导弹联队驻本州北部青森县八户驻屯地,直属东北方面队,下辖3个中队,装备88式岸舰导弹;

第5地对舰导弹联队驻九州北部熊本县健军驻屯地,隶属西部方面队第2特科团,下辖4个中队,装备12式岸舰导弹;

第7地对舰导弹联队驻冲绳胜连分屯地,隶属西部方面队第2特科团,下辖4个中队,装备12式岸舰导弹;

第8地对舰导弹联队驻九州北部大分县汤布院驻屯地,隶属西部方面队第2特科团,下辖3个中队,装备12式岸舰导弹和88式岸舰导弹。



■目前日本陆自共编有7个岸舰导弹联队,分别部署在南北两个方向的七个基地。

从地理位置看,日本陆自将4个岸舰导弹联队部署于北海道和本州岛北部,主要控制津轻海峡、宗谷海峡等北方要冲;3个岸舰导弹联队部署于九州和冲绳,控制对马海峡、大隅海峡以及冲绳周边水道等由黄海、东海进出西太平洋的要隘。从装备情况看,部署在北方的4个联队全部是较为老旧的88式岸舰导弹,而部署在西南方向的3个联队主要装备更为先进的12式反舰导弹,仅有1个中队装备88式导弹,可见陆自对西南方向的重视。

导弹升级长臂控海

日本陆自的岸舰导弹部队目前主要装备两种导弹,即88式岸舰导弹和12式岸舰导弹。根据防卫省的计划,将从2025年开始部署性能更优良的12式岸舰导弹能力向上型,即12式导弹的增程改良型。



■日本国产反舰导弹的发展谱系图,可见88式岸舰导弹发展出多种型号的反舰导弹。

88式岸舰导弹是20世纪80年代在80式空射反舰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的日本首款岸舰导弹,由三菱重工开发生产,于1988年列装服役。88式岸舰导弹重约660千克,采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喷发动机推进,飞行速度约0.94马赫,射程为150~200千米。88式岸舰导弹的制导模式较为特殊,在飞行中段除了常见的惯性制导外,还增加了在反舰导弹上不多见的地形匹配制导,以适应从内陆阵地隐蔽发射的需要,而在飞行末段采用主动雷达制导。88式岸舰导弹采用机动发射方式,以6×6卡车为发射平台,并搭配指挥车、电源车、通信车等辅助车辆,通常1个导弹中队编有4辆发射车,每台车搭载6枚导弹,采用圆形发射筒。



■88式岸舰导弹采用6×6卡车底盘和六联装圆形发射筒。

12式岸舰导弹则是21世纪初三菱重工在88式岸舰导弹基础上进行改进升级的产品,于2012年被陆自列为制式装备,2015年开始部署。虽然两者开发时间相差超过20年,但12式岸舰导弹总体上继承了88式的设计,弹体重量约700千克,仍采用火箭助推/涡喷发动机推进,速度和射程也基本不变。12式岸舰导弹的主要改进在于增加了GPS导航和联网功能,可在飞行中途更新飞行路径和目标,同时主动雷达系统也进行了升级,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和精确度。12式岸舰导弹的发射车改为8×8卡车,单车搭载导弹数量仍为6枚,但发射筒改为方形,而且以近乎垂直的方式发射,由带有矢量喷嘴的助推器调整射向,因此发射车不必对准目标方向,增加了作战灵活性,提高了反应速度。



■12式岸舰导弹采用8×8卡车底盘,依然是六联装发射筒,但外形改为方形。



■12式岸舰导弹发射时,发射筒姿态近乎垂直。

2020年,日本政府为了提高“防区外防御能力”,提出基于12式岸舰导弹开发一种远程隐身巡航导弹,称为“12式地对舰导弹能力向上型”,计划在2021年到2025年间投资394亿日元进行研发,仍由三菱重工担纲。12式能力向上型虽然表面上看是12式岸舰导弹的改进型,但种种迹象表明是一种全新的导弹,不仅能够攻击水面舰艇,也能打击地面目标,是具备多平台发射能力的多用途巡航导弹。



■三菱公司开发的12式岸舰导弹能力向上型原型弹。

目前日本方面尚未透露12式能力向上型的技术细节,但从公开信源可以判断,该型导弹采用了棱角分明的隐身外形设计,在弹体中上部有一对可伸缩的大型弹翼,弹尾则设有X形尾翼。12式能力向上型的初始射程为900千米,后续发展目标将达到1500千米,为此可能采用更省油的涡扇发动机,并沿用车载机动发射方式。12式能力向上型原计划于2026年列装,但日本政府鉴于周边安全环境日趋严峻,提前到2025年开始部署,而新近编成的第8地对舰导弹联队可能是优先换装的单位之一。



■2024年底,12式岸舰导弹能力向上型进行试射,从现场影像可以观察到导弹的大致特征。

打造八款反击兵器

日本自卫队为了获得所谓“防区外防御能力”和“反击能力”,当然不会满足于12式导弹能力向上型这一种远程打击武器。根据防卫省透露,目前拟定的具备“反击能力”的远程攻击武器主要有8种:5种为本国自研,分别是12式地对舰导弹改良型、高速滑翔导弹、高超声速导弹、潜射型导弹和新型地对舰/地对地精密导弹;3种从国外引进,分别是“战斧”巡航导弹、JASSM巡航导弹和JSM联合打击导弹。



■2024年3月,日本高速滑翔导弹在美国加州进行试射。

高速滑翔导弹全称为“岛屿防御用高速滑空弹”,名义上用于“岛屿防御”,实际上是一种能够对敌方基地实施远程打击的超声速武器,据称其初始型号的射程可达数百千米,能够以超声速滑翔飞行发起攻击,比普通导弹更难以拦截,预计2026年开始部署。日本也同步研究飞行速度在5马赫以上,射程在2000~3000千米的高超声速导弹,预计在2031年完成研制。日本海上自卫队也计划将潜射型远程导弹纳入打击手段,并在2025年预算中拨款882亿日元用于研发潜艇垂直发射系统,预计在2027年完成,可兼容未来的高超声速导弹或其他远程导弹。



■日本海上自卫队大鲸级潜艇三号舰“迅鲸”号的服役仪式,未来潜艇也将是海自的远程打击平台之一。

日本还在2024年启动了“新型地对舰/地对地精密导弹”的研发计划,2025年3月31日,防卫省与三菱重工签订了相关合同,预计在2024财年至2028财年投入323亿日元用于该型导弹的开发,而整个研发计划将延续到2032财年。关于“新型地对舰/地对地精密导弹”的性能指标尚无具体报道,但从公开透露的预想作战场景设定可知,该型导弹明显是针对大型航母编队以及岛屿反登陆作战而设计的,其目标不言而喻。





■上两图是日本计划开发的“新型地对舰/地对地精密导弹”的作战构想图。

除了本国自研武器外,日本为了强化与美国的合作关系,也积极引进美制远程武器。2023年11月,美国批准向日本出售400枚“战斧”导弹,价值23.5亿美元,其射程可达1600千米,预计2025年开始交付。防卫省表示“战斧”导弹将首先部署于驻佐世保基地的海上自卫队“鸟海”号宙斯盾驱逐舰。AGM-158 JASSM是目前美国海空军的主力空射巡航导弹,射程可达900千米,具备隐身能力和高精度制导能力(相关详情参见本号AGM-158系列文章,链接见文末)。2023年8月,美国批准向日本出售50枚JASSM-ER巡航导弹,计划配备航空自卫队的F-15J战斗机,预定2027年开始部署。JSM联合打击导弹是美国和挪威联合开发的一款多用途空射隐身巡航导弹,射程约500千米,目前尚未正式服役。日本在2019年至2024年间先后四次订购JSM导弹,计划装备航空自卫队的F-35A隐身战斗机,预计在2025年开始部署。



■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的F-35A隐身战斗机,未来将搭载JSM联合打击导弹。

日本自卫队在积极打造远程打击能力的同时,也承认如果目标距离过远,以自卫队本身的能力难以提供准确的目标信息,因此需要依靠美军的远程侦察监视系统获取情报。2025年3月,日本自卫队成立联合作战司令部,负责未来的联合作战,而该司令部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与美军协调进行情报共享。对此,美国也计划对驻日美军司令部进行改组,以增强联合作战指挥能力,适应与日本自卫队的协同作战(参见本号历史文章《驻日美军司令部升级,美日同盟深化,东北亚战端一触即发?》)。不过,在特朗普上台后,驻日美军改组计划的前景变得并不明朗。



■2025年3月24日,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左)与自卫队联合作战司令部首任司令官南云宪一郎空将(右)共同举起司令部牌匾。

结语

作为“东亚怪物房”的重要成员,日本的军事力量和国防预算一直排在世界前列,成为美国构建印太战略包围圈的重要环节,日本也在积极借助美国的战略构想和战略松绑,强化军事实力,谋求在东北亚地区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主导权。日本将东大视为最大的战略威胁,对台海局势保持密切关注,屡屡宣称“台海有事即日本有事”。无论从历史因素,还是从现实局势,日本自卫队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西太平洋高端冲突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值得警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