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白第67篇原创笔记

前言

今天,读到弘一法师的一段话:

“看淡不是不求进取,也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没有追求。
而是平和与宁静,坦然和安详。
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人生的意义就在其中。”

有人将这段话简化为:

“说话温暖一点,做事认真一点,遇事看淡一点。”

深深觉得,这看似简单的三句话,却足以称为中年人的座右铭。

在我看来,生活没有标准答案,也时常会有遗憾。人生下半场,更重要的是:

修一颗柔软的心,养一对坚定的手,练一双淡泊的眼。

01 语言的温度,决定了关系的厚度

在职场摸爬滚打20年,接触过无数“情商高”的人,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会说话。

职场上,所谓的“会说话”,不是毫无意义的奉承,也不是只报喜不报忧的保留,而是用语言的温度,决定人际关系的厚度。

正如《增广贤文》说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经典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有一段情节:

主人公克里斯经济窘迫,面试时穿了一身旧衣服,遭到面试官的质疑,其中一人毫不留情问道:

“如果有个人连衬衫都没穿就跑来参加面试,你会怎么想?”

克里斯没有心怀怨恨,反而夸赞面试官:

“那他穿的裤子一定十分考究。”

正是这机智又幽默的回应,为他敲开了公司的大门。

最终拿到转正机会时,实习主管用开玩笑的口吻告诉他:

“明天穿正式点来上班”。

对话看似简单,却化解了所有尴尬。

职场上,当你坚持用“需要我帮忙吗”代替“怎么还没做好”;用“我们一起找原因”代替“怎么这都不会做”。

你会发现,语言中的善意,终将在某一天成为回馈你的契机。

即使你和我一样,认为职场上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也请用真诚的善意保护自己,避免树立未知的敌意。

02 专注的深度,定义了职业的高度

上个月,我在文章中提到一个观点:

无论能力如何,不管情商高低,我们都应该做一个靠谱的人。

靠谱,离不开对工作的专注。

教员同志曾说: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对于中年人来说,或许已没有年轻人的闯劲,但保持精益求精的韧性,仍足以让我们安身立命。

记得有一次,同事半开玩笑的说:

“咱们反正都是夹心饼干,上有老领导,下有年轻人,做事差不多得了。”

我无法苟同。

因为人生中,做任何事,认真或不认真,得到的结果必然不同。

尤其是外有房贷车贷等开支,内有家庭日常的费用,经济压力由不得我们在工作中的每一次敷衍、每一次马虎。

要知道,躺平摆烂看似是对工作的不负责,实则都是对自己人生的不在乎。

即使很多时候,认真工作的结果未必如我们所愿,但一定要明白:

中年人的职业高度,绝不是名片上的头衔和简历中的光鲜。你的每一专注,都在为未来更好的自己铺路。

03 格局的广度,拓展了人生的自由度

前几年,网上流传着一句调侃:格局打开,你会发现......

我觉得,这话一点都没错。

所谓的“中年危机”,其实大多数情况都是来源于心态的困局,唯有打开格局,才有机会不入局,更有机会站在高处俯瞰全局。

《天道》中的丁元英在古城隐居时,发生过3个小故事。

第1个是他知道唱片店主的回收价,远低于实际价值;

第2个是他对待面馆店主的嘲讽时,埋着头继续吃面;

第3个是他遭遇馄饨店主的误解后,掏出钱重复买单。

剧中,他有句台词:

“我现在已经不和别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也许你会说,丁元英的格局,来自于他辉煌的过往,而普通人很难拥有。

其实不然,他的行为正告诉我们,真正的格局,不只是大事上的豪迈,也包括对小事的豁达与包容。

当我们慢慢不想逢人就解释,不愿处处去争论的时候,就意味着格局变得越来越大。格局大了,人生的自由度也能随之展开。

写在最后

《人民日报》有一段话: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风雨无阻是心态。”

无论我们当下正在经历什么,都要明白:

说话留三分暖意,做事带十分匠心,遇事藏百般滋味。

抬头挺胸往前走,就是人生最好的答案。

共勉~

感谢你读到这里,想必我的文字让你有所感触。

欢迎你点个关注,让老白有机会见证你的进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