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芝烈士墓
百丈崖的英魂(小小说)
陈谷先
1949年的秋天,福建省永春县湖洋镇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尽管解放军的旗帜已经插在这片土地上,但残余的土匪势力仍在暗处蠢蠢欲动。湖洋区政府刚刚成立不久,区指导员唐顺芝正在忙于组织群众,借粮支前,支援前线的战斗。
唐顺芝,一个来自江苏如皋的贫苦农家子弟,自幼失去父母,孤苦伶仃。1945年,他加入了革命队伍,凭借机智勇敢,在淮海战役中两次荣立三等功。1949年夏天,他随部队进驻福建,担任29军政治部民运部长。湖洋区政府成立后,他成为了区指导员,肩负起了发动群众,支援前线的重任。
10月25日,湖洋区政府的礼堂里,唐顺芝正在主持一场借粮支前的群众动员大会。会场里,人头攒动,农民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愿意为前线贡献自己的力量。会议结束后,唐顺芝抽空到街上买包香烟。街道与区政府驻地不过百米之遥,他想几分钟就可以回来。
谁知,就在他离开会场瞬间,一声枪响打破寂静。土匪早已混入群众之中,发出信号。埋伏在对面山上的土匪,迅速冲下山,涉过小河,包抄了区政府。唐顺芝听到枪声,心中一紧,意识到事态严重,要回区政府完全不可能,街道上的店门都把门关得紧紧,无处栖身,眼看一条小巷,只好躲了进去。
小巷尽头是一排公共厕所,唐顺芝别无选择,只好躲避安身。不料一个中年妇女的出卖,呶嘴暗示。土匪顺藤摸瓜,细查厕所后,将他抓获。唐顺芝被押出小巷,在大街上,土匪们将他口袋里的纸币、粮票,撕碎后撒在空中飞舞。唐顺芝始终保持冷静;横眉怒视着这群恶魔。
当天,唐顺芝被关押在废弃的卫生所内。夜幕降临,房间里一片漆黑。他饥肠辘辘,心中却始终惦念着他那支心爱的“汤姆生”冲锋枪。这支枪是他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跟随他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然而,今天他却因为一时大意,把枪留在区政府,落入土匪手里。“爱枪啊,我还能见到你吗?”他伤心到了极点,悔恨交加。他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从江苏如皋的贫苦农家,到加入革命队伍,再到如今的区政府指导员。他本以为自己的警惕性很高了,却没想到土匪如此猖獗。
第二天清晨,土匪打开禁闭之门,把唐顺芝的双手捆绑,脱掉他脚上的布鞋。时令以至入冬,南国山区的早上,地上结着薄霜。唐顺芝赤着双脚,寒气从脚底直钻心窝。土匪押着他走过开山岭,锦龙村,爬上高高的山脊,来到了远近闻名的“百丈崖”。百丈崖飞瀑悬空,水花飞溅,山风飕飕,气势恢宏。站在悬崖边上,俯揽深渊,令人胆战心惊!土匪们把唐顺芝拉到悬崖边上,还没有等他站稳,一双魔手用力一推,他的身躯顺着飞瀑沿着悬崖滑翔而下—英雄的灵魂飞上天空,勇士的精神焕发耀眼的光辉,瀑布的声响奏出悲壮的赞歌,山谷间回荡着壮丽的交响乐,仿佛在为年轻的勇士送行。
唐顺芝,一个异乡的孤儿,一位中华好儿子,为了全人类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时年二十五岁。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湖洋人民的心中。
1968年12月3日,群众在百丈崖下,找到了唐顺芝的忠骸。1975年7月1日,湖洋人民为他建造了纪念碑。2015年3月,纪念碑重新修建,屹立清白村高岗路旁,人们每天来来往往,见证这位年轻烈士的英勇事迹。
名标青史 浩气长存
来源:永春网
作者:陈谷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亮和
转发告诉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