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广西日报》推出清明专版
《二十四节气·寻味广西丨清明》
报纸版面截图。
春风化雨,夏露凝珠,秋叶纷飞,冬雪皑皑。自古以来,二十四节气以独有的韵律,编织着华夏大地的农耕史诗,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智慧。广西云-广西日报特辟“寻味广西·二十四节气”专栏,从气象维度探秘广西,从新闻视角解读广西,围绕二十四节气进行全媒体报道,深入挖掘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探寻农耕文明的深邃与自然的奥秘,传承广西独特的传统文化。
唤醒春天的第一片绿叶
千年茶脉正当时
在北回归线黄金产茶带buff的加持下
1月摘茶、3月炫鲜
广西人过春节就能喝到当季新茶?
大家可不要太羡慕哦(“凡尔赛”一下)
2024年产量直冲13万吨
600亿产值可谓“封神”!
广西早春茶是中国茶界的“早八人”
广西与春天的约定——清明茶
承载着春日的第一缕馈赠
大明山茶园。黄敏莹 摄
采春茶。向林 摄
点击阅读全文→
好茶须好器
视频拍摄:毛丽婷 陆燕 通讯员 翟晋升 剪辑:记者 杨灵烨
1200℃窑火淬炼让窑炉变盲盒!
古铜、紫红、虎纹随机掉落
坭兴陶件件是孤品
坭兴陶窑变千彩精美独特。
坭兴陶与六堡茶承载千载非遗
成为彼此天地造就的知己
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王宝祥在制作坭兴陶。
一壶一盅
非遗技艺与千年茶脉共谱“知己情”
匠人匠心
此刻化作杯盏中的回甘
点击阅读全文→
采朵云雾打油茶
广西油茶包油万物。素材来源:平乐县融媒体中心 制作:记者 杨灵烨
一碗油茶
千年传承的温情密码
姜蒜爆炒+铁锅捶打=广西山民的“士力架”!
碳水配茶多酚
美味直接翻倍!
弹幕预警:“奶茶界,油茶申请出战!”
钟山县两安瑶族乡打油茶历史悠久,用具也很讲究——用茶子树削成的油茶锤、用竹篾编织而成的油茶滤,外加矮茶桌和小板凳。陈传镕 摄
茶歌回荡山间,茶俗融入风俗
一碗油茶
既是古法养生的智慧
更是现代舌尖的新宠
排排坐喝油茶。陈传镕 摄
点击阅读全文→
原叶鲜奶茶成“00后潮饮”
原叶鲜奶茶,潮饮破圈!
拒绝奶精!国标茶饮真香!
2024年,广西发布国内首个
《原叶鲜奶茶》团体标准
拒绝奶精与速溶茶粉
水果茶、冷萃茶、花果拼配茶……
原叶茶与鲜奶碰撞出年轻滋味
传统茶香化身“00后潮饮”
古老茶文化在新时代破圈生长
茉莉花茶饮吸引众多消费者。记者 王香菊 摄(资料图)
绵绵茶脉焕新机
最是一年春好处,唯有春茶不可负。视频摄制:通讯员 梁敏 邓有雄 记者 杨灵烨
科技赋新,智慧茶园续写千年茶脉
当古法制茶遇上现代科技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
以“电力+算力”为茶山注入新活力
沁怡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电气化生产线正进行今年首批春茶加工。黄金玉 摄
南方电网广西新电力集团梧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到当地茶厂了解用电需求。邓有雄 摄
AI水肥管理——
昭平茶园实现智能化控制
产量提升10%
云边茶海——
藤县茶园融合物联网技术
茶旅互动体验升级
茶光互补——
蒙山茶园精准浇灌
均衡茶树养分
电力护航——
新增6台变压器
为万亩茶山注入强劲动力
三江侗族自治县布央村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里,茶陇层叠,绿浪摇曳,生机勃勃。杨波 摄
清明茶香里
既有古法的质朴
也有数字时代的新意
点击阅读全文→
广西茶文化的千年演绎
茶船古道飘香载文明
从新石器时代甑皮岩的茶具残片
到秦始皇灵渠贯通茶脉
从宋代茶马古道
到明清“茶船争渡”下南洋
秦始皇开灵渠,打通了物流新途径
宋代开辟的茶马古道,畅通了带货渠道
没有一条船能空着离开广西!
六堡茶核心产区苍梧县六堡镇生态茶园生机盎然。陈江业 摄
茶船古道的传奇仍在续写
茶叶融进民族风俗
成为多民族和谐共生的文化符号
见证广西团结进步的壮美诗篇!
茶农采茶忙。陈江业 摄
点击阅读全文→
一杯清明茶,千年广西韵。
从最早春茶到非遗陶器,从山野油茶到智慧茶园,从茶船古道到潮饮新篇——清明时节的广西,将二十四节气的时序之美融于茶香。这里,古法与新技共生,自然与人文交融。饮一杯清明茶,品的是春日的鲜活,更是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广西山清水秀遍地好茶
茶的品种更是繁多
恰逢这清明时节
必须让太公太奶也品上好茶
他们会爱喝哪种茶呢?
一起在评论区讨论一下吧
▍图文来源:广西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图文整理:宣传和对外交流科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署名或删除。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