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巴中市南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一场以“倡树殡葬新风尚 移风易俗除陋习”为主题的清明节实践活动,通过“理论+文艺+文明”的创新模式,为传统节日注入时代内涵。这场由南江县委宣传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文广体旅局联合打造的活动,既是殡葬移风易俗的集中展示,也是乡风文明的生动实践。
“要是都散埋乱葬、乱占耕地,莫得耕地哪来的粮食,还搞啥子乡村振兴嘛!”小品《迁不迁》中牛大叔攥着《节地生态安葬倡议书》的手微微颤抖,这句发自肺腑的呐喊,引发全场400余名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这部由南江县文化馆原创的作品,以两代人观念碰撞为切口,在戏剧冲突中将“保耕地就是保饭碗”的朴素道理展现出来。
观众席中,曾因迁坟与子女起争执的陈大爷眼角湿润。这样直击心灵的场景,在当天活动现场不断上演——南江县委宣传部编排的三句半《树立殡葬新风尚》用“殡葬实行了新改革、两清两拆要记得、活人墓豪华墓散埋乱葬、坚决拆……”等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歌舞《共筑中国梦》以艺术张力展现时代气象。南江县文联负责人介绍,这些原创节目均取材于真实案例,让写在纸上的政策条款变成老百姓听得懂、乐意听的“家常话”,使殡葬改革政策真正入脑入心。
在政策宣讲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手持宣传单向群众讲解:自2022年开展首届节地生态安葬活动以来,先后有300余名逝者家属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实践证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是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必然要求。
活动现场,“文明新风大礼包”更是成为抢手货。志愿者向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小凉扇400余把、“文明祭祀”倡议书350余份及宣传折页500余份。志愿者还现场演示“云祭扫”平台,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服务,为无法到现场祭扫的群众提供便利。
据了解,南江县积极开展“乡风文明提升行动”,组建起34支“新风宣讲队”,吸纳乡贤、五老、返乡致富能手等民间力量304人,用“文艺汇演”“坝坝会”“田坎课”等形式开展宣讲80余场次,发布各类宣传物料3万余件,发放倡议书5.3万份,覆盖群众10万余人次。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开展‘理论+文艺+文明’宣讲进基层,通过歌曲、小品、快板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传宣讲,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南江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岳婧阳、赵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