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四川省巴中市委书记鲜荣生提出,努力把巴中打造成“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2024年,巴中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净增经营主体1.75万户、同比增长56.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另一组数据也引人注目:2024年,巴中共签约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12个,同比增长26.2%;实际利用外资突破700万美元,增长33.08%,增速位居全省第五。
这些数据背后,既有巴中从“生意”到“生态”的营商环境之变,也有全市一盘棋推进从“拼经济”转向“造磁场”的深谋远虑。
刷新“巴中速度”
抢抓战略机遇扩大开放合作
四川高显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自动生产线。曾业 摄
在巴中市巴州区绿色制造产业园,四川高显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块块液晶显示模组正快速下线。这家2024年投产的企业,仅用14天便完成从签约到设备进厂的全流程,刷新了“巴中速度”。
巴中,作为四川唯一的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主动融入“四川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发展定位,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机遇,把开放合作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巴中现代化建设。
2024年,巴中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政策。无论是扩大开放促进投资,还是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都有“实打实”的政策支持。与此同时,巴中还建设融资服务中心,撬动银行信贷1427亿元,增设企业服务专线,推出全市政商交往礼遇十条措施,真正打通了企业发展的“卡点”和“堵点”。
巴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实施“高质量招引攻坚突破年”行动,坚持以开放心态找亲戚、以共赢理念寻合作。
2024年,巴中签约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12个,项目个数、协议投资额分别增长26.19%、35.5%;159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项目个数、协议投资额分别增长26.19%、23.34%。实现外商直接投资700万美元,同比增长33.08%;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172.28亿元,同比增长43.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亮出“巴中态度”
打造“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2024年新年伊始,在全市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上,巴中市委、市政府就亮出态度——努力把巴中打造成“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怎样让企业在巴中更容易做生意?巴中全市上下一盘棋,用一年的实际行动给出答案:让开放之门愈加敞开,让合作之路逐渐宽广,让企业家必须且始终“站C位”。
巴商茶间荟。(图据巴中经开区)
“这里没有‘领导讲话’,只有咖啡香和解决方案。”每周三晚的“巴商茶间荟”,是企业家们的“交心大会”。在书吧,在茶室,一杯清茶,一张方桌,企业家代表和市领导面对面,无话不谈。“缺科技人才,产品研发跟不上,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四川泰美克科技有限公司巴中工厂厂长周志磊,曾抛出自己的问题。
参加完“巴商茶间荟”的第二天,巴中经开区管委会领导主动找到周志磊,商讨具体解决方案。不到一个月,问题得到解决——巴中采取“政招企用”模式,解决了专业技能人才引、留两难的问题。“政府招录的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我们工厂上班,迅速成长为助理工程师,技术攻关效果立竿见影。”周志磊对这一平台发挥的作用大加赞赏。
除了高标准开办“巴商茶间荟”,巴中还建设了“巴适办”政务服务矩阵,创新“智惠综窗”远程服务,高质量建设“企业幸福中心”。
将营商环境纳入法治化轨道,是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兜底保障。为此,巴中市启动《巴中市优化涉企服务若干规定》立法工作,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出声制度,每季度通报“一把手”出庭、败诉等情况,推动政府部门依法行政。2024年,巴中各级政府“一把手”出庭应诉率达98.8%、同比上升73.8%。
同时,为了全面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巴中推行“企业宁静日”“联合检查日”制度,建立入企检查备案制度,对纳税额大、信用等级高的重点企业试行全年“综合一次查”,行政执法检查事项、检查主体、检查频次同比分别降低51%、60%、20%。
彰显“巴中温度”
将管理服务融入全生命周期
3月27日,在巴中经开区钠电产业园,佰思格公司年产2万吨硬碳负极材料项目(一期)5000吨生产线点火成功,正式开始试产。该项目预计在5月正式投产运营。
佰思格钠电负极新材料项目外景图。(图据巴中经开区)
这家国内钠电材料头部企业,曾因巴中“无矿无锂”的短板犹豫不决。但政府专班提供的“一企一策”方案,用“温度”打动人心:不仅匹配产业基金,还承诺3年内建成从材料到电芯的全链条配套。如今,1.5GWh钠离子电芯制造项目已跟进签约,全新的产业链建设迈出关键一步,标志着巴中纳电产业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在巴中,政府的温度,通过“管家团”传递到每家企业。
2024年以来,为确保选好政务服务“管家团”服务专员,全市整合“惠企政策专员”、政府事务专员、“巴中跑团”跑手等人员力量,成立政务服务管家团,推行“一团服务一企、一团服务一项目”工作模式,分类建立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要产业三类专业人才库,为企业集成提供法律、税务、金融、政务等重点需求事项服务,将管理服务融入全生命周期,彰显“巴中温度”。
平昌县的白酒包装车间。(巴中市经信局供图)
巴中不仅要让企业“容易做生意”,还要帮助企业把生意做得更大、更好,共建共享“产业生态”。
2024年以来,我们坚持项目策划、推介、洽谈、签约、建设、入统、投产全流程闭环管理。截至2024年底,巴中共深入286家投产招商引资企业开展“定制服务”,以“罚点球”形式促进协调化解;借力常态开展“进千企”、政府承诺事项专项清理、企业合理合法诉求“动态清零”行动,抓好诉求收集并限时办理。
与此同时,巴中各地政府、园区管理机构,也在积极主动参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推动全市“产业生态”构建向上向好。巴州区智能终端制造、恩阳区电子信息产业、南江县光电智能制造、通江县围绕链主配套引育先进材料、平昌县鞋服纺织产业、巴中经开区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