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第一天(4月4日)

正值传统的“正清日”

佛山市迎来了

2025年第一个祭扫高峰日

不少市民拿着鲜花和祭品

来赴一场关于思念的约定

据统计,4月4日截至17时,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共接待祭扫市民约162.94万人次,车辆约37.96万辆次。人流交织处,暖心的服务、人文的关怀让这场春日里的追思格外安宁。


清明节上午11:00,佛山市殡仪馆迎来了祭扫高峰。图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市民带着烧猪、鲜花等进入高明区宝鸭山墓园祭扫。图片/高明区宝鸭山墓园


4月4日,南海殡仪馆迎来祭扫人流高峰。图:南海融媒记者 黄永程 吕颜

移风易俗过清明

文明新风渐入人心

鲜花寄哀思,清明更清明。今年,不少市民自主带着鲜花去祭扫。顺德区乐从菊荫园内,曾小姐轻轻拂去墓碑上的尘埃,将一束鲜花放在墓碑前。“我们每年都会到园区内鲜花义卖点购买鲜花,鲜花祭扫更环保。”她表示,祭扫的方式虽随时代变迁,但是对故人的感情是不会变的。


市民在心语墙写下对先人的思念。图:南海融媒记者 黄永程 吕颜

一大早,在南海华侨永久墓园和南海殡仪馆内,一大批市民拎着烧猪、手抱鲜花,三五成群过来拜祭。越来越多群众选择用鲜花代替香烛纸钱,文明祭祀蔚然成风。

“以前拜祭时,总觉得烧些香烛纸钱才是对先人的敬重,现在明白了,鲜花祭祀同样能传递心意。”一位群众感慨道。


市民用鲜花代替香烛,文明祭扫。图:南海融媒记者 黄永程 吕颜

“我现在生活得很好,当上了老师,家里一切都好。”在南海殡仪馆,市民杨女士带着一家前来给逝去的爷爷献花,并诉说一年未见的“心里话”。她一边拿着纸巾轻轻擦拭灵牌,一边低着头轻声细语说着自己的近况,言语中满是思念,“现在不流行纸钱了,就让这束花留下陪伴你们吧。”


市民在南海殡仪馆内祭扫。图:南海融媒记者 黄永程 吕颜

近年来,佛山全面贯彻和倡导低碳、绿色文明祭扫理念。清明节前,佛山市民政局发出倡议书,倡议市民通过敬献鲜花、居家追思、网络祭扫等绿色低碳方式缅怀逝者、寄托哀思。与此同时,佛山各殡葬服务机构也在清明期间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特色服务,以便市民以绿色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


佛山市殡仪馆联合社工组织、市慈善会及市精神病治疗所,在馆内烈士亭广场创新开展“绿色清明·文明追思”主题系列活动。图片/佛山市殡仪馆

“亲爱的妈妈:您离开三年了,我现在学会做您最拿手的艾糍了......“在天堂信箱前,57岁的陈阿姨在志愿者帮助下,将积攒三年的思念写在明信片上,小朋友也“歪歪扭扭”写下对爷爷奶奶的悄悄话,朴素的信笺卡片,承载着最深沉的情感。清明节期间,市殡仪馆联合社工组织、市慈善会及市精神病治疗所,在馆内烈士亭广场创新开展为期4天的“绿色清明·文明追思”主题系列活动,设有“生命树寄语”“天堂信箱”“慈善义卖”“纸钱换鲜花”等多项暖心服务及活动,旨在倡导环保、文明的绿色低碳祭扫方式。





佛山市殡仪馆“绿色清明·文明追思”主题系列活动。图片/佛山市殡仪馆

4月4日至6日,南海区殡仪馆在纪念楼拜祭区内开展“心祭明礼・生态共融游园会”,开设了“春日万事屋”政策宣传、“种子盲盒研究所”香烛换种子、“春绿印爱乐捐坊”等5个摊位。




南海区殡仪馆“心祭明礼・生态共融游园会”活动。图片/南海区殡仪馆

佛山市还积极探索“殡葬+公益”模式,通过鲜花义卖、生命教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生命观。今年是顺德慈善会举办鲜花慈善义卖活动的第20个年头,清明当天,慈善会在飞鹅墓园现场提供约8000束鲜花进行义卖,义卖所得的款项将全部用于慈善,让市民以更绿色、更温暖的方式缅怀先人。


飞鹅墓园鲜花义卖点。图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暖心服务

悄然托起市民沉甸甸的思念

为保障清明期间的服务质量与安全秩序,佛山提前谋划,相关部门准备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市民在清明期间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祭扫活动。


三水区在三水安泰墓园设立清明节安保指挥部,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安保服务。图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佛山市殡仪馆配合各职能部门在馆内设置了服务点,包括医疗、消防、垃圾清运、信号保障等。图片/佛山市殡仪馆

佛山市殡仪馆在客车棚设置医疗救护点、长者休息区、便民服务点和咨询服务点;协调移动通信运营商在馆内派驻大型应急通信车增强信号……为市民群众创造一个平安有序的祭扫环境。


飞鹅墓园开通免费公交专线。图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顺德区飞鹅墓园更是连续多年出资开通免费公交专线,为市民祭扫提供便捷服务。4月4日当天6:30至17:30,9条往返飞鹅墓园的免费公交专线共174辆巴士供市民搭乘,引导前往祭扫的市民绿色出行,缓解交通压力。

今年首个清明高峰期将集中在4月4、5、6日,为了避免人群扎堆、交通堵塞等,建议市民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尽量选择非高峰日期和时段,并优先考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喜欢本文请点击“在看” 让 更多人看到

来源:综合佛山民政、佛山新闻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各殡葬服务机构

编辑:雷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