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
——坤鹏论



第十二卷第十章(1)

这一章是本卷的最后,论述的主题比较广泛,甚至显得有些散漫,

而且,论述带有不确切性和跳跃性,令人不知他到底想说些什么。

后世学者认为,最大的可能是文本出现了如错落、误抄、窜入等问题。

有学者指出,这一章总的目的似乎是要批评别的思想家,

既包括诸如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等早先的思想家,

也暗指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学派,

甚至还有如像神学家和自然哲学家所考虑的,

也就是说,实际上亚里士多德几乎批评了除他本人之外的所有思想家,

他用自己的学说,指出他们学说中的一些主要论点都是错误的。

原文:

我们也必须考虑,宇宙的本性由那一方式持守其善与至善:

自然独立于万物之上,抑即为万物之秩序。

解释:

我们还必须考虑,宇宙(自然)的天性根据以下两种方式的哪一个来恪守其善和最高的善:

自然独立于万物之上;

或就是万物的秩序。

原文:

也许两个方式都是的;

譬如一个军队,军队之所以为善,必由秩序与首领,而依于首领者尤多;

因为秩序出于首领并非首领得于秩序。

解释:

可能两种方式都是;

正如一支军队那样,它的善在于它的秩序,也在于它的首领,而且更多的是后者;

因为秩序来自于首领,而非是首领出于秩序。

在这段话中,亚里士多德没有对他提出的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

但他暗含地赞成后一种说法,即:作为部分的有秩序的排列,

也就是整个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是由划分成的部分有秩序地排列在一起的。

这个有秩序就表明在它们之间存在一定支配它们的规律,

正如像他在比喻中说的,就像一支军队由它的首领发布命令形成秩序,从而来统率这支军队。



原文:

而且万物虽不一律,多多少少各有其秩序——草木禽鱼莫不如是;

世上各物并非各自为业,实乃随处相关。

解释:

而且,世间所有事物虽然不是同一个规律,但是多多少少各有自己的秩序,包括草木、鱼类、鸟类等都如此;

世上的各物并不是彼此之间没有关系的,而是有着确实的联系。

原文:

一切悉被安排于一个目的;

象在一室之内,自由人最少自由,他不做无目的的动作,

一切事情或大部分事情业已为他制完了一生的行迹,

而奴隶与牲畜却大部分蠢蠢而动,无所用心,并不专为某些共通的善业而一齐努力;

解释:

所有的一切都是出于一个目的;

如在一个房间之中,自由的人只有最少的自由随便行动,他不会做出漫无目的的动作,

所有的事情或是大部分事情都已经为他制定了全部的轨迹,

而奴隶和牲畜大部分则是无心的随便行动,不是为了某些共通之善而努力;

原文:

这些共通的善业,就是人类本性的组成要素,

其它的机体也都相似地各有共通的善业为大家向往的目标。

解释:

这些共通之善,就是人性天性的组成部分,

其他的个体也都具备相似的为大家所共通为善的向往目标。

换言之,每一类事物的天性就是这样的由不同的原则构成,

所有的事物都在其中对整体的善(好)做出贡献,这个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就能有深刻体会了。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