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我现在知道清明时节盛产什么了?产各种民俗谣言啊,从清明不能“快乐”开始,今年忽然又开始不能上坟了。我只听说过水星逆行容易导致数码产品故障,没听说到了太阳黄经15°人类容易智障啊!
至于今年忌上坟的所谓理由,则往往指向“双春兼闰月”。唉呀,这话好耳熟呀,原来2023年已经讲过一遍了呀。
从2023年的“双春年”到2025年的“双春年”,合着中间也就过了2024年这一个太平年啊!
等等,似乎也不对,2023年和2025年都是“双春年”的话,2024年应该是个“无春年”呀,让我来瞧瞧无春年的清明节该怎么办?
这“双春年”不能上坟,、“无春年”也不能上坟……其实大家就是不想上坟吧,何苦平白让立春背这个锅呢(等不让放假了,就都老实了)。
5
立春
2023年
今年你来吗?
来的,来两次。
哦,那就是双春年,不能上坟了。
2024年
今年你来吗?
刚来过,就不来了
啊,竟然是无春年,不好上坟呀!
2025年
今年你来吗?
两次。
双春年呀,不许上坟。
赚傻子流量啊,不寒碜~
你要问我“双春兼闰月”究竟有什么作用,那我只能告诉你,主要起了一个加强语气的作用。因为,双春年一定有闰月,有闰月的年也一定有两个立春,也就不可能出现双春不兼闰月的情况。这其实很好理解,有闰月的农历年就是有十三个农历月,总天数可以高达三百八十多天,自然就会囊括前后两个立春日(前提是以寅月为岁首)。所以有闰月的农历年一定就会拥有两个立春节气。
还记得我们之前在《》里提过,农历年设置闰月的周期规律接近于“十九年七闰”。也就是19年里有7年有闰月,这里也可以表述为19年里有7个双春年,概率可以说非常高了。又由于一个公历年只可能有一个立春,这就意味着一个双春年前后必然紧接着一个无春年,所以“无春年”的数量是等于“双春年”的。
(近十年[2016-2025]农历年情况统计)
如上表统计,仅在2016-2025年这十年间,就有双春年4个,无春年4个,而单春年才只有2个。
很多“双春兼闰月”的谣言里都会挂上一个“60年一遇”,估计是从六十甲子那来的灵感。然而仅是今年(2025年)这种双春年又闰六月的情况,在2017年就出现过一次了,连“十年一遇”都够不上。
现在知道啥最稀罕了吗?19年的周期里,要减去7个双春年,减去7个无春年,那就只剩下5个一年一个立春的“单春年”。大家眼中最正常的“单春年”配置,其实才是农历年里最稀缺的!
对,咱说的是农历年。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其实我是顺手搜到的)去年(2024年)还炒作了一个“闰年无春不上坟,上坟祸事要临门”的顺口溜假冒民谚。
为啥说这顺口溜一眼假?因为2024年对应的农历年并没有闰月,而是2024年的公历年有“2月29日”、是个公历闰年。公历年呀,1月1日到12月31日,立春日一般在2月3-5日,公历年肯定年年有立春,怎么可能会“闰年无春”呢?这俩都不是一个系统里的,咋还扯一块儿聊了,为了迷信连日历里的上下行都对不准了是吗?
偷偷算了下,即便是农历、公历都遇上闰年的情况,概率也很高,一般8年就能遇到一回(平均也能达到10年一回)。
(公历与农历闰年重合情况[蓝色为农历闰年、黄色为公历闰年,绿色为一年双闰])
虽然很多资料都会告诉你,农历置闰是不规则的,但实际上它还是有一个粗略的规则的,类似于民间认为农历月是大小月相隔出现一样,不精确,但大多数时候能匹配上。“十九年七闰”同样有一个闰月年分布规则,很好记,“3-3-2-3-3-3-2”周期,数字表示的是有闰月的农历年相隔的年数。
比如2006-2025年的这个周期。2006年就有闰月,按照“3-3-2-3-3-3-2”规律,那就是(2006+3=)2009(+3=)2012(+2=)2014(+3=)2017(+3=)2020(+3=)2023(+2=)2025,这些年份的农历年有闰月。大家可以再从2025年开始再计算几个“3-3-2-3-3-3-2”规律,看看是不是对应年份的农历年有闰月(懒得算的可以看下表)。
(21世纪有闰月的年份[以公历年表达])
我拉表算了下,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今,“单春年”我们只过了20个,即便时间放宽到清朝灭亡(从1912年开始算),没有皇帝的“单春年”也仅过了30个。按照清明这也不上坟、那也不上坟的说话,祖宗吃这些子孙一些供品香火还真是怪不容易的,4个清明节里凑合就吃上1个。
而在整个21世纪(2001-2100年)里,“双春年”和“无春年”各37个,“单春年”仅26个。看来以后这清明节前后的“谣言”可有的折腾了,毕竟100年里只有26个“太平年”,年尾估计还得预告下来年“双春”或者“无春”,除了清明扫墓,还有结婚生孩子都能跟这扯一扯关系,约等于年年都不耳根清净呀!
那么双春年和无春年到底有没有一些讲究呢?肯定是有的,且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嫁娶,一类是针对农业,但态度却有所区别。一般认为,“双春”利于嫁娶,尤其双春年的前后必有一个无春年,便会出现扎堆嫁娶的情况。但在农业上却认为“双春”不利于耕种丰收,有些地方甚至认为不利于农畜。
前者比较好理解,毕竟“立春”在如今虽然没有像清明这样节日化,但实际上在古代、在农耕民俗里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肯定是偏向吉祥的意象。但后者我挺想不通的,找到了一篇《对“无春年是丰年”、“年逢无春好种田”及“单春年”的验证和考核得到的若干统计事实》,统计了1951-1985年中国各区域的降水等气象情况,竟然还真得出一个“对有些区域的早涝趋势和降水量距平趋势较有预报意义,作为一个大的气候背景在早涝趋势预报中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结论。我不懂气象,不敢妄评。
(立春打春牛)
但民俗又有很强的地域属性,不同地区存在区别是很正常的情况。之前在《》《》里已经多次提到,网络传播的民俗从根本上存疑的主要原因在于忽略了地域差异,总是喜欢打着古人旗号危言耸听。即便有些民俗的底层逻辑相似,也可能在表现上呈现相反的面目。
如 《中国民间禁忌》在提到“双春年禁忌”里就有提到,因为“担心盛极转亏,乐极生悲”而“忌在双春年里结婚”,人家这么解读,你上哪说理去?
最后的最后,到底是谁把“上班”跟“上坟”相提并论的?上坟可比上班快乐多了!
还有,求求各路大仙,能不能出一些有用的迷信顺口溜啊!比如,“双春遇加班,老板易加税”,“无春年假不克扣,扣下年假扣身家”;又比如,“各位老板注意了,单春年十二种牛马要加薪,不加会反噬老板财运,这十二种分别是属鼠的、属牛的、属虎的……”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 春梅狐狸 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 所使用的图片、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笔者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请多支持
如果喜欢 ❤ 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