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用中性笔和刺绣

制作的《清明上河图》吗?

嘉定两位八旬老人
复刻了这一经典名作

快来瞧↓


市民文化节期间,家住安亭的一位民间达人悄然走入大众视野,他就是82岁高龄的朱志敏。他耗时3个多月、用了十几支中性笔,完成了一幅1:1的《清明上河图》水笔画作品。

这幅水笔画长6米,画中人物栩栩如生,每一处细节都清晰可辨。朱志敏坦言,创作过程中,画大漕船是最大的挑战,“大漕船的线条和细节特别多,我年纪大了,眼神不太好,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错,画它花了很长时间。”





在朱志敏看来,横跨两岸的虹桥则是整幅画中最有意思的部分,“虹桥上的人物最密集、场景最热烈,每次画到这里,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好像自己也穿越回了那个繁华的时代。”

朱志敏与绘画的缘分始于少年时期,多年来,他坚持不懈地创作,不仅临摹小人书,还热衷于用画笔记录生活周边的美景,嘉定州桥老街、法华塔、汽车博览公园、安亭菩提寺等标志性景观都跃然纸上。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嘉定的各种美景像《清明上河图》一样融合在一张长图中,让更多人了解嘉定的美。虽然我年纪大了,但只要还能拿得动笔,就一定会努力完成这幅作品。”朱志敏说。



用十字绣再现经典画作《清明上河图》的,是马陆镇仓场村的84岁老人周文祥。 自15年前第一次接触十字绣后,这些针线就陪伴他走到现在。 “我闭着眼睛都能绣! ”周文祥揶揄道,“每天手里都攥着布和针线,和它们太熟悉 了。 ”


每天6:30,周文祥就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左手摸着布料和下针位置,右手穿针引线。“我通常要绣到十点半左右,下午一点半再开始绣。”周文祥的生活简单却充实,这间由阳台改成的小“工作室”,是让他感到最舒适的地方。

“我每天最少绣8小时,兴致来了,一天要绣上十几个小时。”周文祥介绍,自己花了6年时间,绣出了一幅长达22米的《清明上河图》。

这幅《清明上河图》涉及的人物约700个、房屋120余栋、树木120余棵。为了让绣成的作品更生动,周文祥利用起之前绣剩下的各色棉线,共配制出120余种颜色,棉线总重量近30斤。


“我已经绣出经验来了,在这幅大作中我结合之前的经验,做了很多个性化改良。”加入明暗光影更立体的树木、一砖一瓦都清晰可见的城墙和桥洞、色彩艳丽的游人,这些都是周文祥在原有设计中改进的。 周文祥自豪地展示他的创意巧思,色彩层层递进显示着立体感和光影,鲜艳明亮的全新配色让这幅《清明上河图》迸发了不一样的活力。

一起来看

这幅长达22米的《清明上河图》吧~


通讯员:刘一剑、姜天悦

编辑:黄骊越、袁悦


喜欢就点个“赞”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