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圭海四记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圭海四记专注于闽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记录以海沧为中心的龙同海地区的文史现象,因地域及见识局限,难免主观臆断,欢迎指教、批评。



以下合计约512字,如有缺失、纰漏,敬请留言告知:

崇祯《海澄县志》

圆通港,在赤石江,小鱼生焉,是称珍物。

康熙《海澄县志》

后志更定。在赤石江,小鱼生焉,是称珍物。港当汐时,中流一带宛转纤长,而末分岐形如竹,故名筼筜。前志作圆通,非是。

康熙《漳州府志》

在赤石江,小鱼生焉,是称珍物港。港当汐时,中流一带宛转纤长,而末分岐形如竹,故名筼筜。前志作圆通,非是。

乾隆《福建通志》

在赤石江,小鱼生焉。当汐时,中流一带宛转纤长,末分两岐,形如竹,故名筼筜。

乾隆《海澄县志》

在赤石江,小鱼生焉,是称珍物。港当汐时,中流一带,宛转纤长,而末分岐,形如竹,故名筼筜。前志作圆通,非是。

乾隆《漳州府志》

在赤石江,小鱼生焉,是称珍物。港当汐时,中流一带宛转纤长,而末分岐形如竹,故名筼筜。随大观山自北而南,悉归于海。

同治《福建通志》

在县东,一名赤石江。当汐时,中流一带纤而长,末分两岐,其形如竹。

光绪《漳州府志》

在赤石江,小鱼生焉,是称珍物。港当汐时,中流一带宛转纤长,而末分岐形如竹,故名筼筜。随大观山自北而南,悉归于海。

注曰:在赤石、洪坑、芦坑等社之间,以赤石江(港)名。也因形状似筼筜竹而名筼筜港,曾讹传为圆通港。已填海,即今翔鹭化纤厂、林德气体一带。

《海沧方志汇编》章节目录如下:

----舆地志·港----

----舆地志·屿----

----舆地志·礁----

----舆地志·岭----

----舆地志·山----


兹土久远,追远不易,只为留存一个有温度的圭海记忆。

圭海四记

Amoynotes

中国·厦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