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新绿葱葱,百花争妍

转眼又是清明时

年年如复,岁岁思亲


千年传承的文化脉络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又因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清明最初是春耕的号角,"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里藏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而后,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传入民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传说(介子推割股奉君),上巳节踏青祓禊的习俗,在唐宋时期逐渐与清明融合。当扫墓祭祖的青烟与踏青寻春的欢歌交织,清明节最终成为"生死两安"的文化仪式——既是对逝者的追思,也是对生命的礼赞。



清明祭英烈· 致敬永恒丰碑

除了祭奠亲人,每到清明,也是缅怀英烈的最好时刻。今日之中国,由革命先烈们的鲜血铸就,没有这些英雄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岁月的静美、和平。让我们记住那些闪亮的星辰,他们用生命照耀着这片热土,传播着信仰的光芒,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李大钊 方志敏



杨靖宇 左权



张自忠 董存瑞



黄继光 郭永怀



王伟 陈祥榕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值清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固安县委宣传部,在固安林子里烈士陵园,组织开展了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主题实践活动。固安县马庄中学、马庄镇中心校师生及我校近300人参与。活动采用祭扫、讲授、体验、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国旗班敬献花篮,师生献花,讲解员、教授分享故事等方式讲述红色历史。1700余人参与线上观看。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4月2日,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组织20余名学生党员、退伍军人代表前往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人员整齐列队,通过敬献鲜花、鞠躬默哀、重温入党誓词和退伍誓词等方式深切缅怀先烈。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教育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强化使命担当,激励学生将爱国情转化为科技报国的实际行动。

经济管理学院



230382团支部通过PPT展示,生动讲解清明节起源,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并详细讲述革命先烈事迹。


240311团支部活动围绕缅怀英烈与传承诗词文化展开。认真了解各时期英烈事迹,在手写书信中,向英烈倾诉敬意与传承精神的决心。


三、镌刻文化的活态符号



踏青


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



植树


植树:我国的植树节虽然是每年的3月12日,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植树节的时间是定在清明节时候的,所以清明节也是非常适合植树的时间段,种植树木是我们绿化环境的重要活动,希望全民都能参与进来。



墓祭


墓祭: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大节,与之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



四、味蕾上的文化记忆



青团


青团:寒食清明染青饭的习俗在南方地区较为流行,“染青饭”江南一带百姓叫青团子,是用来祭祀祖先必备的食品。清明吃青团的食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在寒食期间,即清明前还有的地方清明节吃青团子,这种食品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麦草汁,放入蒸笼中蒸,并以新芦叶垫底。蒸熟后,色泽翠绿,又带有芦叶的清香,是一种极受人们喜爱的清明食品。



撒子


撒子:清明节是我国南北各地共享的一个重要节日,而吃馓子则是这一节日中的传统食俗。馓子是一种香脆精美的油炸食品,古时被称作“寒具”。虽然如今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再盛行,但馓子这一与节日紧密相关的食品却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五、清明假期小提示


踏青、扫墓选防滑鞋服

避免独自前往偏远区域

自驾提前规划路线

错峰出行防拥堵

昼夜温差大,随身携带薄外套

提倡鲜花祭扫、网络云祭祀

垃圾随身带走,维护陵园整洁

尊重祭扫场所规定,避免喧哗

清明是传承的日子

有哀思,有纪念

也有责任和感恩

愿你不负时光,珍惜当下

勇敢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大学生融媒体通讯社

新媒体工作室

排版||左雅萱 王欣

责编||唐甜恬

指导||徐 晨

审核||刘 涛

(部分图片来源:共产党员网,百度百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