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有钱人比没钱人快乐吗?弘愿老禅师说:富者携金山而行,贫者负清风而走,各有各的乐和忧。说到底贫富皆是外相,心境决定快乐。
阿弥听闻老禅师所言,若有所思地望向山门外熙攘的香客。只见有钱人金鞍玉勒抬着整箱沉香木鱼穿过石阶,穿着百纳衣的老僧踏着晨露诵经,仿佛《金刚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情景。老禅师以六道木杖轻点青石,继续说道:“世人只见金山耀目,却不见清风穿袖。”
富者携金山而行,确有常人难及之乐。五爷庙上豪富以金箔包裹整株百年菩提树,红绸系结处缀满东珠,供灯长明如白昼不熄。这般供养看似虔诚,实则暗藏对现世安稳的执念——正如《维摩诘经》所言,若将供养视作交易,便如种下带刺的藤蔓,终将被贪嗔痴缠绕。一位地产大亨曾坦言,逢股市震荡便请百僧做水陆法会(最大法事超度众生,为生者祈福消灾),供台上的沉香缭绕间,他紧攥念珠的手指却愈发苍白。
贫者负清风而走,未必不能得大自在。后山茅棚住着位扫地僧,粗布袈裟补丁叠着补丁,却能在晨钟暮鼓间参透“一箪食,一瓢饮”的真味。一日暴雨冲毁禅房,他立在瓦砾间呵呵大笑:“此屋本是借山而居,何来毁坏之说?”这般境界,恰似弘一大师食萝卜咸菜时品出的至味,知足常乐非关贫富,而在心境。
老禅师忽以竹帚扫起满地松针,金粉与尘埃在空中交织成虹:“且看那金山银山,终化作三尺黄土;清风明月,却能长伴青灯古佛。”此言令阿弥想起近日听闻的奇闻:某富豪为超度亡母耗资千万做五天法事,直播时法会庄严,散场后管家却说老夫人临终前攥着的,竟是三十年前儿子用作业本折的纸船。可见外在的丰盛若不能滋养内在,终究是镜花水月。
老禅师将半块冷馒头递给阿弥:“当年我初入佛门,师父赐我三衣一钵。一日见师兄补衣至三更,我笑他笨拙。师父却道:‘缝补破绽是修行,追逐锦绣亦是修行。’如今方知,金山可筑菩提塔,清风能酿般若茶。”远处传来晚钟声,惊起满山栖鸟,阿弥忽然懂得:快乐原非金银铸就,而是心灯点燃时,照见万物的清明。
天天念能量偈,稽首顶礼至尊诸圣为众生祈福:南无阿祖太上老君!阿弥陀佛!六时吉祥!阿观自在,日日好日!行善积德,越来越好!南无阿弥陀佛,一切变得越来越好!但愿一切如你所愿!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阿观自在,菩提萨婆诃!阿观自在,南无观音观自在菩萨!南无观音观自在菩萨!………
(李松阳2025公历0404《非常财富》 第02866篇 阿弥闻道第10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