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年的Gap Year中,我收到了5个offer,分别是某出行大厂、某货运大厂、某智能硬件行业TOP1和两个起步期间的创业公司,最高的一个offer,薪资比我上一份工作上涨了40%、带17人团队,但是经过种种考虑后我都选择了拒绝。



今天舒泽想结合自身经历和大家聊聊拒绝背后的职业规划以及品牌人该有的思维意识——目标意识、目标拆解与路径规划意识和长期思维。

首先是目标意识。刚毕业的头一两年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很正常,但是如果在职业化的第三年对自身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那这个人大概率不了解自身的优势,一定不适合做品牌。说到底,品牌的工作就是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状况给消费者承诺、给内部目标。

舒泽是文案策划入行,在工作一年半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我要成为品牌营销操盘手的这样一个职业目标。品牌营销操盘手和单纯的品牌经理、品牌总监并不一样,品牌营销操盘手是要将品牌、产品、消费者、市场(指环境)、营销(指手段)进行整合串联,来掌舵一个品牌各个时期的战略规划和战术打法。

记得,舒泽当时在日记本上画了个思维导图,很感谢这张思维导图从2017年一直在指导着我现在的每一个选择。

第二个是目标拆解与路径规划意识。成为品牌营销操盘手的战略目标:把品牌内容建设和传播工作做牢,然后不断地嫁接营销推广打法,将品牌“武装化”。

有了这个路径拆解后,我从文案策划开始到活动策划,再到新媒体运营、艺人宣传、媒体PR、舆情公关、媒介投放、BD、执行......我几乎沿着这张思维导图做遍了品牌部、市场部每一块工作,更深入地了解了每个板块如何设定目标?如何生产?如何评估真实有效性?

在第5年多的时候,我觉得我还差一个乙方思维,于是又再次进入乙方公司。更深入地了解了创意生产、创意落地及成本测算与控制等,使自己成为一个兼具甲乙双方经验的人。

最后是长期思维。长期思维是最近流行起来的一个词,过去舒泽潜意识里把这种还没被概括总结着的心态称为——自信地坚持。舒泽在多次变换着各种岗位,是传统HR眼中“没有明确目标、不定性”的典型代表,舒泽在几年前求职的过程中遇到过一个最深刻的质疑:你做了这么多,究竟在哪一个板块成为了一个专家?

这个问题很难解释,但我心里明白:我有着自己最明确的目标,并且一直随着市场变化丰富完善着这个目标,同时用最长期者的思维去践行落实这个目标。

其实,虽然没有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但是舒泽把所做的每一板块工作都做出了一些成果:(1).话题营销上,舒泽打造过2个4亿+曝光话题,最高一次排名热搜第2;(2).social传播上,PM的项目经过多渠道的整合传播,完成了全网30亿+曝光;(3).娱乐营销上,更是完成了数千万元的品牌跨界传播;(4).PR撰稿上,虽然副省级作协会员是文学范畴,但是在商业撰稿上舒泽的稿件也是多次得到了营销领域顶级媒体的推荐;(5).营销推广上,舒泽成功运用整合手段使品牌成为细分市场TOP1......

特别是要做品牌(我说的不是流量带货),一定要有长期思维,和你的用户保持一种许诺后的长期证实。



说回被舒泽拒绝掉的offer,其实要么就是单纯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要么就是雇主不具备长期思维,与舒泽的职业规划不相符。

既然选择Gap Year了,那就好好选择更适合的机会,快30岁的舒泽,想尽可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职业阶梯。

以上思考,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毕竟每个个体所处的背景、环境不尽相同。但背后的思考逻辑是相通的:我们应该为自己设置一个清晰、具体、努力可达成的职业目标,然后将目标拆解落地,在执行过程中保持着长期思维,戒骄戒躁,努力达成它。

本篇文章期望能对刚刚步入品牌、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小伙伴有所帮助。期待我们一起努力,打造出长期的、具有价值性的品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