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考试对于体制内来说,就好比研究生圈子内的专硕一般,多年前考研和考公、考编的热度远没有现在这么高,那个时候就业环境比较好,没人会像现在这样一门心思地扑在考研或者考公考编上。

而当时的专硕是什么情况呢?多数人觉得专硕的含金量不高,因此扎堆报考学硕,而专硕经常招不满,只能接受学硕调剂来的学生,而事业编考试也曾有过热度不高的时候,当时考生的心态其实也是一样的,觉得事业编的含金量没有公务员那么高。

可这也是在有的挑的时候,才能对比一个上下高低,当就业环境愈发不明朗之后,什么含金量高与不高的,事业编和专硕照样人满为患!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把事业编考试当初自己唯一的出路,直接导致事业编考试发展到了如今这种局面。



为招1个人,设置167个考场?考生:光是报名费都能“赚”麻了!

近些年来的不少考试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岗位只招收一个人,但最终报名的人成百上千,甚至突破一万!这可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最真实写照,为了避开激烈的竞争,有考生把目标放在了三支一扶上。

所谓的三支一扶,也就是为期两年的基层服务项目,在这两年的服务期内,工作者没有事业编,仅享受生活补贴和基本社会保险等待遇,乍一看没什么值得竞争的,但由于参加三支一扶且服务期满后,可通过考核或政策优惠转为事业编,因此不少考生把先考三支一扶当成入编的“曲线救国”途径。



本以为这种选择是明智之举,但现实却足以惊掉不少考生的下巴!山东某三支一扶的岗位招聘人数只有1人,结果却引来了4955个人争相报考,这还仅仅是目前通过审核的人,后续人数恐怕还要继续上涨。

有参加三支一扶考试想法的同学对于这种岗位信息表总是格外关注,因此当山东地区的考生看到近乎5000人竞争这一个三支一扶岗位时,也不免感到唏嘘:为了招1个人设置了167个考场,光收取三支一扶的报名费都能“赚麻了”!



这可并非是考生夸大其词,实际上就目前这五千多人的报名费来说,足够供考上的那一个人吃喝不愁,当考试岗位的竞争发展到了令人费解的地步,这种报考模式也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这哪里还是考试啊,简直跟买彩票没区别了,用其他人的报名费来供养最终上岸的幸运儿,这不是典型的买彩票套路吗!



但实际上同学们想的还是太简单的,毕竟这设置出来的167个考场,从印刷试卷、监考、阅卷等后续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1:4955这样的数字出现时,笔者看到的不止是考编竞争的激烈,还有巨大的资源浪费!



体制内考试值得尝试,但却不建议同学们把其当成唯一的目标

年轻人挤进考场的背后,是对稳定工作的渴望,国考、省考、事业单位招考,每年都上演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都说年轻大学生吃不得苦,可现实摆在眼前,三支一扶这类基层岗位的报考热度不减反增。

可作为刚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笔者还是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地跟风参加这类考试,不仅是因为每年参加三支一扶考试、上岸的人之中也有大把后悔的考生,更因为考编的成本巨大,失败的后果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的。



许多毕业生放弃企业实习机会,把全部的时间投入到考编备考中,这种单一选择导致个人发展能力受限,错过职场成长黄金期。因为考编浪费的不只是时间成本,还有就业尝试的所有机会,当同龄人已经在职场站稳脚跟,而执着于考编的同学们还在职场中挣扎时,这种对比正是考编时间成本带来的差异。

无论是事业编还是公务员,哪怕是三支一扶这样的岗位,都值得尝试,但却不值得同学们把这些选择当成唯一的出路,更没必要为了一次考试,就屏蔽所有的外界信息,彻底放弃求职的尝试,不是因为这类考试含金量不高,而是竞争过于激烈,已经导致努力不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用运气去赌自己的未来,代价未免太大了些。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